就离了个大谱。
“好精彩的故事。”虞锦薇听得两眼放光,“是真的吗?他们五个人都爱山长,结果山长娶妻生子,又回来跟他们再续前缘?”
南栀:??
故事逐渐变态,这好像不是自己的初衷。
“是真的,所有人都在说。”刘叔说的来劲极了,“听说书院的学子和私塾的学生,都要求退学呢,我们书院不怕没人来报名。”
北山村的孩子肯定来。
全村百姓都知道,书院不止给孩子开蒙,还会教孩子们种蘑菇。
今年的暖棚让他们赚了不少银子,种蘑菇能赚到的银子更多,而且还有其他的技艺可以学。
“闹这么大,谁敢送孩子去书院读书啊。”虞锦薇也跟着傻乐,压根没听刘叔后面那句,满脑子都是‘这事居然是真的’。
她在府城长大,听说过有人好男风是断袖,没亲眼见过。
“那可不,老百姓节衣缩食送孩子上学,是希望他们出人头地改换门庭,可不是为了断子绝孙。”刘叔深以为然。
南栀嘴里的豆浆差点喷出去,为了不打扰虞锦薇听故事,她赶紧把自己的早餐吃完。
再听他们扯下去,她有可能会被噎死。
——
巳时正,北山村的百姓带着孩子,前来报名。
有南瑾他们做例子,村里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男男女女全都来了。
南栀和虞锦薇还有几个夫子,根据年纪给他们分班,发放班级木牌。
办完北山村的青少年入学手续,离得近的几个村子,陆续有人赶到。
报名人数比预期好,一早上就招到了两个班共一百个新生。
学手艺的学生,大部分都选择跟县衙开的钱庄,借了读书的专项银子。
选择住宿的学生不多,不到二十人。
全部登记完毕,南栀和虞锦薇一起重看了一遍名册,双双耸肩。
来报名的大部分都是小子,一百个学生里头,只有十二个姑娘。
“姑娘学手艺也能补贴娘家,要不要我们安排院里的姑娘们,出去走走,让百姓看看姑娘上学后的模样。”虞锦薇也很心寒。
附近的几个村子,是最早跟着他们建暖棚种菜的村子,他们都去过。
姑娘的人数,远比来报名的多。
“今天才第一天,先不急。”南栀也有点不高兴,但是心里也清楚,这种情况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她的老家天朝,是经历过山河动荡,血流成河的变革之后,才有男女平等。
大邺是个封建的古代世界,要改变得一步步来。
午饭后,来报名的学生明显变少。
县城里的传言忽然大改,变成逍遥书院收不到学生,于是陷害山长和一众夫子。
南栀看着差点气厥过去的刘叔,禁不住笑,“我去一趟县城,你们管好庄子就行,流言罢了,又没证据证明是我们做的。”
就是她做的又怎样。
没有证据一切都是污蔑,流言闹的越大越好,她手里可是有‘证据’,证明他们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