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
述夫道者,万物之始也无形;德者,万物之用也有象。德生於道,道成於德,至德至道,一也。得之者生,失之者死。圣人居道德之先,故无生无死。世人在道德之后,故有死有生。得之者无取,失之者莫寻。在无德无取之中谓之得道,於有作有用之际谓之得德。矧乎其有,全不知道德浮泛、生死流浪性命者,不可胜纪,故老子说《道经》焉、《德经》焉。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用也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之人,不恃其德,故有其德。下德之人,常执其德,故无其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德无为,无事可为。下德有为,有所作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合德,亦无可为。上义制断,以有可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上礼有求,故无以应之。攘臂者,时谓展手取物也。礼为执行五常也。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失自然而后有德业,失德业有仁行,失仁行有义路,失义路有礼仪。存礼仪,则薄於忠信,而失自然,为紊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世之愚人,只见其前,不顾其后,只慕其始,不保其终,譬之果木,但爱其华叶,不取其结实也。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处其重厚,不居浮薄。取其结实,不爱华叶。
故去彼取此。
去彼之华,取此之实。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一谓正道以清清静也,地得一以宁安宁也,神得一以灵通灵也,谷得一以盈盈满也,万物得一以生生长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政政化也。其致之谓弃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毁裂也,地无以宁将恐发发泄也,神无以灵将恐歇虚歇也,谷无以盈将恐竭空竭也,万物无以生将恐灭灭绝也,王侯无以贵高将恐蹙颠蹙也。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贵因贱显贵,高因下显高。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
车毂也,谓众辐所凑。
此其以贱为本耶?非?故致数誉无誉。
孤单寡少也。王侯德及天下,故数其美誉,非欲受其美誉也。
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玉少而贵,石多而贱,有德者不求贵而求贱也。
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
生於有,有生於无。
动静合道,柔弱用道。万物因有而生,却归於无也。
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上士禀清气而生,闻道勤行。中士禀和气而生,闻道如存若亡。下士禀浊气而生,全不知道。道与俗反,故有可笑。
建言有之:
初立言时。
明道若昧,
道明之后,常如暗昧。
进道若退,
遁迹隐名,为进其道。
夷平也道若类,
大道平正,有如类物。
上德若俗,
德虽居上,不离凡俗。
大白若辱,
洁白之人,常如受辱。
广德若不足,
德广无边,故常不足。
建德若偷,
立德之人,如偷盗物,畏人知也。
质真若渝,
真正之人,常似渝滥。
大方无隅,
四方阔远,难定疆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