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
此本与旧本虽不同,自有义理。细而议论,别有旨趣。将来君子,勿妄移改商较也。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道之一字分为三等,上道字属无为无名之大道,中道字是有形可名之道,下道字谓常行应用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
亦分为三等,上名字是未有名之名,中名字是可呼之名,下名字谓常行应用之名。
无名,天地始;初也有名,万物母。
当天地未分时,为无名之始。及其清浊既分,清为天,浊为地,天覆地载,万物尽在其间,如母之养子。母犹大道也。
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
万物之在世也,圣人观其要妙,本从道生,复从道灭。缴犹尽也,妙犹生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有欲无欲,同出於道。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既有同,可谓玄矣。其中皆有妙用,为之又玄。世间万物,并属於此妙门而出也。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万物从妙门出后,故有五色眩目,五音聆耳,五味爽口,为美矣。殊不知五色盲目,五音聋耳,五味烂肠,斯为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世人善解施设,上至军国,下及黔黎,皆能巧立机权,日生万变,成功立事,应用无穷矣。殊不知机权先起於心,应变全劳於己,功未成而身已殂,事未立而名已丧,为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去声先后相随。
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有难必有易,有长必有短,有高必有下,有音必有声,有先必有后。相生相成,形势倾夺,唱和随逐,世之六者,苟不相舍。下文云圣人以无为为治,故免於斯。
是以圣人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兴也而不为始,先也为而侍,侍凭於道。成功不处。夫唯不处,是以不去。
圣人以无为而治天下,不烦言教,万物自然。万物兴而不与争先,所行倚恃於道,成功立事,不处其中。若夫不处,其功不去。
三章
不上贤,使人不争;
不居贤能之上,故人不与争位。
不贵难得之货,使人不盗;
不积聚难得之宝货,故人无可盗窃。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情欲不起,心神不乱。
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虚心适道,实腹修德,弱志顺物,强骨安身。
常使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不为也。
常使世人尽知,无为无欲,知后不敢不为,圣人之治世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若以无为治世,天下无不治也。
四章
道冲而用之,又不盈,渊似万物宗。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湛似常存。
道性冲虚,用之又不盈满,根本深邃,与万物同宗。圣人禀之,天下莫及也。所以挫锐如愚,解忿守纯,和光共位,同尘浑俗,故得湛然常存於世。
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圣人与大道差肩,故不为人子。大道在天地前生,圣人亦在天地前生,故称象帝之先。象帝,天地也。
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刍草狗畜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奉天地,合道德之生成,不以仁莅物,谓百姓与万物各有自然之性也。
天地间,其犹橐钥,
橐,囊也,钥,管也。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忠。
橐钥空虚如天地,受气愈出,谓行道也。多闻惑正见,不如守忠诚。
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