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周王朝的整个版图被马溯安和卢毅的叛军侵卷的速度极快。
甚至能够说得上势如破竹。
之所以拥有如此恐怖的阵仗,其主要原因自然不只是这两个人与匈奴人合谋,借助了外在的力量。
匈奴人真要那么强,他们很早就该平推大周王朝,一路打过来了,很多时候,匈奴人都是趁着大周王朝内乱严重,消耗惨重的时候再打过来的。
大周王朝虽然进入了虚弱期,那也不是一个没有攻城器械的游牧民族可以随随便便就能打下来的。
这一次难打的地方在于卢毅和马溯安这两个人。
马溯安是边将,卢毅曾是三府军的将官,又当过节度使,他的能力可能不怎么显著,可是卢毅依靠身份和地位是当过高级将领的,所以具备了很多常人没有的情报。
就看进攻路线就知道了。
卢毅是让马溯安和匈奴人去打晋阳这一块,自己则是换了一条道,往沧州、青州这一带南下攻打的,比起匈奴人,这两个人有攻城器械不说,还专挑楚世昭没什么掌控力的地方打,这才是楚世昭防守头疼的地方。
而且,卢毅和马溯安是合伙人的关系,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楚世昭原本还有反间计之说,毕竟马溯安是出了名的有勇无谋,一旦怒了,他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反杀卢毅是极有可能的。
但是,卢毅直接就和马溯安分兵了。
偏偏卢毅挑选的地方,都是大周王朝的弱侧。
太平的时间长了,大周王朝上很多地方都是不懂战争的,尤其是大周王朝腹地的这一块地方,可谓是一碰就碎。
要知道长安的三府军都有吃空饷的阴兵事件,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那么多不存在的士兵吃军饷,天子脚下都如此,你还指望其他地方的官军能有什么战斗力?
加之卢毅用的还是战斗力较高的边军,一路下来的攻城,不费周章。
关键,卢毅这人还骗马溯安去打晋阳。
这样一来,马溯安和李瑾打得越久,卢毅在另一侧的战线就更顺利。
大周王朝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分兵对付卢毅这一路的攻势。
李瑾这边的位置很重要,晋阳不容有失,没有这道防线卡着马溯安大军的路,搞不好就是一泻千里,匈奴人和马溯安要长驱直入了。
卢毅对大周王朝的威胁很大,但马溯安和匈奴人的威胁就不大了吗?
要是这边没守住,楚世昭能保证另一种五胡乱华的事件不爆发吗?
楚世昭要想尽早处理卢毅,就要速战干掉马溯安。
不过,李瑾对‘速战之说’却秉持反对的态度。
不是说李瑾畏战惧战,而是叛军连战连捷,不适合主动发起进攻。
马溯安的部队,其特点就是速战,极其擅长野外作战,攻城反而是他们的弱项。
先前许多地方失守,就是没有熬住性子,放弃了城池最坚固的防守,主动选择和对方在野外交战。
匈奴人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远远地使用弓箭射杀大周王朝的步卒,而大周王朝的骑兵又比较少,能打出一换一的战绩,都是己方的骑兵神勇发挥。
无论是装备还是野外作战的经验都远远不及对手,所以李瑾认为要一直熬下去,熬到对方没有耐心,熬到对方心态焦虑了,再主动打过去。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李瑾想打的就是对方士气衰竭的那一波,而那个时候,也是敌军最薄弱的时候。
但是,李瑾不是楚世昭。
他是出于将领的角度,对于战争走势最佳的判断来进行选择,他的排兵布阵是没问题。
然而楚世昭亦有自己的大局,他这边和马溯安磨蹭的时间越久,之后平定卢毅的叛乱就越困难。
卢毅他没来正面战场,实力也没有马溯安这边强大,但问题是他是能够通过蚕食大周王朝的地盘,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实力。
等于说楚世昭拖得越久,后面想铲除卢毅的叛军就越困难。
楚世昭直接否决了李瑾的意见。
他就是要打。
而且,大周王朝的骑兵野战不行,那是之前,现在楚世昭练了一支背嵬军出来,要是野战还是不行,那岂不是白练了?!
比起玄甲骑的正面冲阵能力。
适合打大军团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