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那先比丘经
第(1/17)页

经典

1 象王听闻佛法

原典

佛在舍卫国1祇树给孤独园2时,诸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3、优婆夷4、诸天、大臣、长者、人民及事九十六种道者,凡万余人,日于佛前听经。佛自念:人众日多,身不得安。佛意欲舍人众去,至闲避处,坐思念道。佛即舍人众去。入山,至藂树5间,其树大有神。佛坐其下,思念道。

去树不远,有群象五六百头。中有象王贤善,知善恶之事,譬如人状。象辈众,多周匝6象王边。诸小象走居前水中,走戏,捞7水,令浊恶。诸小象复走居前食。啖美草8,走戏蹈践其上。我众大多患是9。

诸象及小象子捞水,令浊恶,令草不净,而反常饥饮浊恶水,食足践之草。象王自念:我欲弃是诸象,去至一避处快10耶。象王即弃诸象而去,转行入山,到头罗藂树间。象王见佛坐树下,心大欢喜,即前到佛所,仾头屈,为佛作礼,却在一面住。佛自念:我弃众人,来在是树间;象王亦弃众象,来到是树间;其义这同!

佛为象王说经,言佛于人中最尊,象王于象中最尊。佛言:我心与象王心这相中,今我与象王俱乐是树间。象王听经,心意即开,解知佛意。象王即视佛所,仿佯经行处,以鼻取水洒地,以鼻捞草扫地,以足蹈地令平好。象王日朝暮承事佛如是。

注释

1舍卫国:地名,舍卫城,在今印度西北部拉普的河南岸。

2祇树给孤独园:又称“祇园精舍”。给孤独相传是舍卫城里的一个富商,因好施舍孤独之人而得此名。他皈依释迦之后,购买了祇陀太子的花园赠送给释迦。但祇陀太子只卖地面不卖园中之树,而树赠送给释迦,故称“祇树给孤独园”。后泛指佛教圣地。

3优婆塞:在家奉持佛法的男子。

4优婆夷:在家奉持佛法的女子。

5藂树:丛树。藂,音cóng,丛的异体字。

6周匝:在周围环绕成一圈。

7捞:别本《那先比丘经》作“挠捞”,搅动之意。按:别本《那先比丘经》后缩“别本”。

8啖美草:依“别本”,此句前后有漏译之处,且语次颇杂。

9患是:有此缺陷。指人像众小象一样,既吃被搅浊的水而不知可恶,又以被践踏过的脏草为美食。这里是借群象生活喻人世间饮食不干净。

10快:轻松愉快。

头罗:“别本”译作“校罗”。不知何树。

仾头屈:低头屈膝。仾,低之异体字;,膝之异体字。

这相中:这么合拍之意。这,按文意应写着“适”,恰恰之意。中,符合、合拍之意。

是:这也,指示代词。

仿佯:彷徉,原意游荡、徘徊貌。此处作从容来回走动之意。

蹈地:踏地、踩地。

日:每天,名词作副词用。

承事:侍奉。

译文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一日,诸多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大臣、长者、一般人民以及九十六种外道的人,总共有一万多人,都在佛座面前听佛讲经。佛心想:众人聚在我处听法,成分越来越复杂,大多数的人既欢喜讲话,身心又难以安住。佛便想要舍离众人而去,到闲僻安静处所,静坐沉思,参悟大道。佛生此念后,便立刻舍离众人而去。走到山中,来到丛树林中,这些树颇有神异之气。佛坐在树下沉思,参悟大道。

离树不远之处,有一群大象约五六百头之多。其中有一位象王,看上去颇为贤德和善,能知晓何为善事何为恶事,如人一般。大象很多,大多数都围绕在象王身边。诸位小象则走到所居之地前面的水塘之中,嬉戏打闹,使水变得混浊恶臭。诸位小象又走到前面水塘里去喝水。一些在吃肥美之草,另一些在草地上奔跑践踏。我们众生的所作所为大多数都有类似的缺点(先把东西弄脏,然后自己又去吃)。

诸大象及小象搅动塘水,使之混浊恶臭,也使草地之草变脏,然而常常又在饥渴之时,去饮用浊臭之水,啃吃被践踏过后之草。象王心想:我要抛开众象,走到一个僻静之处愉快一些。象王立刻抛开众象而去,转入山中,来到了头罗丛树之间。当时,象王看见佛陀也坐在树下,心中大为欢喜,立刻走到佛陀之处,低头屈膝,向佛施礼,然后又退到一边而立。佛心想:我抛开众人,来到这些树丛中间,没想到象王也抛开众象,来到这些树丛之中,其中蕴含的意义如此这般相同!

佛陀于是为象王阐说经义,说佛是人间最尊贵的圣人,象王是象群中最尊贵的代表。佛说道:我心中所思与象王心中所想如此合拍,现在我就与象王一起在这片树林里快乐地生活。象王倾听了经典之后,心意立刻开通,理解了佛之微妙之意。象王环视佛所住之处,随即来回从容地走动,所到之处,用鼻喷水洒地,用鼻子卷住野草扫地,又用脚踩地,以使地面平整。象王朝暮侍候佛陀,天天如此。

2 象王听阿罗汉诵经

原典

佛久后般泥洹去。象王不知佛所在,为周旋行。求索佛不得,便啼垂泪,愁忧不乐,不能食饮。时国中有佛寺舍在山上,名迦罗洹寺。中有五百沙门常止其中,皆以1得阿罗汉道2。常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常以是日诵经,至明。

时象王亦在山上,止于寺中。象王知有六日诵经。至其日,当行入寺中,听经。诸沙门知象王意听经,欲诵经时,须象王来,乃诵经。象王听经至明,不睡不卧,不动不摇。

注释

1以:通“已”。

2阿罗汉道:小乘佛教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它消灭了一切烦恼而进入了涅槃境界,是小乘佛教声闻四果中之第四果。

译文

过了很久之后,佛陀涅槃了。象王却不知佛陀到何处去了,仍然每天来到头罗树林,为之周旋而走。到处寻找佛陀不得,便啼哭流泪,忧愁不乐,以致不能饮食。当时,国中正好有座佛寺庙舍建在山上,其寺名叫迦罗洹寺。寺中有五百名沙门常常居住其中,这些沙门都证得了阿罗汉道。他们经常在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六斋日时,诵读经书,直到天亮。

当时,象王也在山上,正好住在某寺之中。象王知道有六天时间诵读经书。等到诵经之日,必定走到寺中,倾听众僧诵经。众位沙门知道象王想听经,每次诵读经书之时,一定等候象王来到,然才开始诵读经文。象王倾听经文直至天亮,既不瞌睡也不卧下,不动不摇。

3 象王转生人道

原典

象王数闻1经、承事佛故,后象王以寿命尽死,死后便化为人,作子生婆罗门家。

以后,年长大,不闻佛经,亦不见沙门,便弃家去,入深山,学异道2,在山上止。近比3亦有一婆罗门道人,俱在山上,相与往来,共为知识4。其一人自念言:我不能于世间悬5忧苦、老、病,死后当入地狱、畜生、饿鬼、贫穷中。用6是故,我欲剃头须,披袈裟,欲求罗汉泥洹7道。其有一人自念言:我愿欲求作国王得自在8,令天下人民随我教令。

如是,久后,二人各命尽,俱生世间作人。其一人前求作国王者,生于海边,为国王太子,字弥兰;其一人前世欲剃头作沙门、求罗汉泥洹者,生于天竺,字陁猎,与肉袈裟俱生其家,有一大象同日生。天竺名象为“那”,父母便字9为那先。

注释

1数闻:多次听到。

2异道:佛教以外的其他教派。

3近比:紧邻、紧挨着。比,靠近之意。

4知识:知心朋友。

5悬:吊起来,此处引申为了结。

6用:通“因”。

7泥洹:“涅槃”。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已完成悟智(指菩提)之境地。

8自在:自由自在,无人管束。

第(1/17)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DNF:我的仓库能无限复制先知足球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玄幻:我都横推一切了,还怕你?被退婚后,四千金都想要嫁给我徒儿凶猛随身空间之农女种田规则世界入侵,我们是第一批学生呢喃诗章我怎么还活着?综影视:女配有了金手指天降奶包,他们说我是太后命美人多孕被绝嗣男主娇宠上天我爹妈为了养女不要我了穿书七零:文工团来了个大美人夫君清心寡欲,我却连生三胎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苏寒萧雨慧妖龙古帝综影视之反派也是要过日子的快穿之妾室卑贱,扭转悲局下场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离婚后,她放弃白月光哭着求我回来神三群聊:三国诸天皇帝聊天群离婚后前妻成债主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