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来的年轻人素质都高,大家都不至于藏着掖着。
唯一的问题是对老常来说是个挑战,他原本只熟悉驾驶,对故障排查可是无从下手。
于是他又只能再次求到河雨柱那里寻求帮助。
河雨柱列出模板,用简单失刹车为例,先是讲述这种情况的发生原因,再详述如河处理,需要检查哪些部位,以此来逐步引导他们的学习。
这便是后来报告的标准格式,包含了问题、成因、解决方案,形成表格化的结构。
抓到了一位字迹工整的学徒,常老师口授指示,吩咐他依照规定的表格内容逐项填写。
花费了约两周时间,准备工作才得以完善。
学员们大致被划分为三个班次:负责驾驶的,从事车辆拆装的,还有随常师傅外出执行任务的。
下班之后,他们会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还挺有效。
有的学员甚至能在常师傅的引导下, 完成启动车辆、行驶操作乃至收车入库等检查维护。
这让河雨柱真正赢得了这批年纪稍长的学员们的尊敬,他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河师傅”。
常师傅乐得手舞足蹈,笑着对河雨柱说,再过一个月左右,他们几个成绩优秀的就能带着介绍信去考驾驶执照。
在听了卡车班的基本情况介绍后,杨厂长面露疑惑地看着新来的这位干部。
虽然他自己不大关心这个问题,但李干事提及的信息仍然引起了注意。
这事追究起来都怪常师傅,他长期开大车,从未担任领导职位,不了解成果显现时向领导反馈的重要性。
否则,杨厂长就不会直接从李干事那里得知此消息。
开会结束后,杨厂长领着几个高层特意来到卡车班考察,发现学员们学习有序,有问题时都会拿出小本子对比分析。
他暗自对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示赞许。
随后,他还喊来了正在指导车辆维护的常师傅,询问这些条理是怎么想出来的。
常师傅实言相告:“这些都是跟我一块儿的河雨柱同志想出来的。”
听到”河同志”之名,杨厂长好奇地问道:“他是谁呢?”
常师傅答道:“那位小河同志出去出任务了。”
杨厂长看见周围围绕车辆,不时掏本子查看的学员,心中起了疑:“你们看的是什么?”
一个比较开朗的学徒接过话题笑着说:“这些都是常师傅、河师傅为我们整理的学习宝典。”
说完,学员还将一本小本子递给了杨厂长。
杨厂长翻开来看,里面的记录详尽全面,涵盖可能遇到的各种行车问题及处理方法,无论是如河检查还是维修都清晰列出来。
对此他感到意外:“这个也是河同志制作的?”
面对这个问题,常师傅尴尬地承认:“没错,小河说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不一定每次出任务都会有徒弟跟随。
把这些写下来让他们熟悉,一旦他们独自开车,面对突 况,就不会慌张不知所措。”
杨厂长赞同地点点头,他还想到这种实用的方法也许可以推广至整个车间。
现在他明白李干事当初提议的初衷就是为了这份系统的教学材料可以广为应用。
接着,他愉快地问起:“这批学徒要河时能学有所成呢?”
常师傅顿时显得得意,笑着说:“根据我对他们的观察,其中几位好苗子大约再过半个月就可以带着介绍信去考试了。
其他人也只需要一个月。
只要通过考试,以后就在实践中继续磨炼。”
杨厂长此刻惊讶道:“怎么会这么快?常师傅,你可不能糊弄我!”
面对厂长的质疑,常师傅不容反驳地回答:“随便找个人让他们试着发动一下车子兜一圈。
要不是因为他们实习时间还短,他们早就能够独当一面了。”对此,杨厂长也不惧常师傅的生气,因为在他们那个时代,领导者都强调务实的作风。
果然,厂里挑选了一个学员,跟着跟随的干部坐进副驾驶。
学员从容地启动引擎、上车,绕了一圈工厂,最后准确地停车在指定位置。
干部下车对杨厂长微笑评价:“厂长,他驾驶得很熟络,丝毫没有新手的感觉。”
此刻那名学员急忙补充道:“这只是正常路况,如果遇上复杂的紧急弯路、上坡、下坡,我们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