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据《晋书·束晳传》载:“《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又云:“《杂书》十九篇”,中有《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一篇。本卷所记即周穆王宠妃盛姬死后的丧葬之事,必在郭璞为之作注之前就已附入《穆天子传》卷五之末,成为《穆传》第六卷。
虽然本卷以记述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丧事而独立成篇,但从穆王这期间活动的范围来看,与卷五似乎仍有某种联系。卷五记穆王南巡狩猎至今河南郑州、许昌一带,而本卷亦记述穆王南巡河、济之间。他狩猎于菹泽,祭神于漯水;西北巡行得盛姬,并为之建造重璧台。不料盛姬遇寒疾而夭亡,由此引出了周穆王悲伤欲绝,为之举行隆重而盛大的丧祭活动。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周时期王室丧礼的全部过程:哭丧、祭祀、哭灵、送丧、出殡、祭吊、下葬等,无不依礼而行,次序井然。这些具体翔实的记述,为后人研究西周礼制保存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本卷开篇即有脱文,用□标示的阙文也有三十余处之多,其注译原则仍依前五卷之例。
6-1 之虚〔1〕,皇帝之闾〔2〕。乃□先王九观〔3〕,以诏后世〔4〕。己巳〔5〕,天子□征〔6〕,舍于菹台〔7〕。辛未〔8〕,纽菹之兽〔9〕,于是白鹿一牾椉逸出走〔10〕。天子乘渠黄之乘〔11〕,□焉〔12〕。天子丘之〔13〕,是曰五鹿〔14〕。官人之□是丘〔15〕,□其皮〔16〕,是曰□皮〔17〕。□其脯〔18〕,是曰□脯〔19〕。天子饮于漯水之上〔20〕,官人膳鹿〔21〕,献之天子。天子美之,是曰甘〔22〕。癸酉〔23〕,天子南祭白鹿于漯□〔24〕,乃西饮于草中〔25〕,大奏广乐〔26〕,是曰乐人〔27〕。
【注释】
〔1〕之虚:此上脱文甚多。 陈逢衡云:“‘之虚’上有阙文,当是:某某日次于某地之虚。” 小川琢治云:“卷五、六皆于篇首有十余简之脱落。”此起首“似是访某处古迹记事之一断简。” 海按:上二说可参,脱文疑是“天子览往古”数字。 虚:同“墟”,此指处所、遗址。
〔2〕皇帝之闾:前代帝王的故居。 皇帝:对前代帝王的尊称。《尚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又:“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一说为“黄帝”,《释文》:“皇帝,本又作黄帝。” 闾:本为乡里,此指故居。
〔3〕乃□先王九观:此阙文檀本填“示”字,依郭注,当填“铭”字。 先王:此指周文王。檀萃云:“先王,文王也。” 九观:九种卦象名合称。观,《周易》卦名。其卦,下为坤,坤为地;上为巽,巽为风。意即风行大地,吹拂万物,喻国君巡视邦国,观察民情,施行德政,风化社会,所以卦名为“观”。《周易》载观卦有:大观、下观、观天、童观、观、观我生进退、观国之光、观我生、观其生九种卦象,合称为“九观”。
〔4〕后世:后人,后世子孙。 陈逢衡云:“后世谓子孙。” 此下郭璞注:“此复是登名山有所铭勒封建也。残缺字多,不可推考耳。”
〔5〕己巳:此干支纪日,具体日期未详。
〔6〕□征:此阙文檀本填“南”字。 海按:观穆王行程,似当南行,译文且从之。
〔7〕菹(zu)台:地名。具体所在未明。 王贻樑案:“菹台,由下文知在五鹿近傍,具体未明。”
〔8〕辛未:此距前己巳二日。
〔9〕纽:绳、带的扣结。引申为用绳绊、网络捕捉野兽。洪颐煊校本从《事类赋》注引改作“猎”。 菹:水草多的沼泽地。郭璞注:“《管子》曰:‘菹菜之壤。’今吴人呼田猎茸草地为菹。音罝。”
〔10〕牾椉:椉,古“乘”字。牾乘,即撞车。郭璞注:“言突围出。牾,触也。或曰所驾鹿,牾,犹惊也。” 檀萃云:“椉,古‘乘’字。郭意两解,或疑乘鹿,而实非也。《传》谓诸兽已就纽,独白鹿脱纽而走。” 陈逢衡云:“前卷穆王驾鹿以游,故尝以鹿自随而有逸出之事。驾车不止一鹿,今所逸出者,特一白鹿耳。郭注‘或曰所驾鹿’,甚是。” 王贻樑认为:郭注在两可之间,致使诸释不一,皆由《穆传》文含混造成。故一说为围猎中鹿,一说为驾车之鹿。王贻樑认为此白鹿当是驾乘之一,因逸走故穆王改乘马。 海按:据上下文意,檀说近是,此白鹿当为围猎中突围而逃之鹿。
〔11〕前一“乘”为动词,乘坐;后一“乘”为名词,即所乘之车。 渠黄:穆天子八骏之一,参见卷一。
〔12〕□焉:此阙文洪颐煊从《事类赋》注引填作“驰”字,并将□移至“焉”下。郭璞注:“自此以上,疑说逐得鹿之状。” 海按:译文从洪校,作“驰焉”,即追逐捕得逃逸的白鹿。
〔13〕丘之:为所在之丘命名。郭璞注:“丘,谓为之名号。方言耳。” 檀萃认为“言于获鹿处筑丘以表识之,重其地也。注说非也。” 王贻樑案:“檀说非。此‘丘’乃名丘之意,而非筑丘。郭注以为方言,亦非。” 海按:王说近是,译文从之。
〔14〕五鹿:地名。檀萃云:“‘五’同‘牾’,上言鹿牾,此言五鹿,倒文耳。” 卢文弨云:“‘五’即‘牾’也。” 王贻樑案:“五鹿之‘五’,檀萃、卢文弨说同‘牾’是也。……五鹿,古有二:一为晋地,亦名五鹿墟、沙鹿(麓),在今河北大名县东;一为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北略偏东,即晋文公乞食之处。本《传》由下文即在漯水视,此五鹿乃在今河南濮阳。此所叙五鹿名之由来,与前虎牢一样,皆其它文献不载之珍贵史料。”
〔15〕官人之□是丘:此阙文檀萃填作“地”字,陈逢衡云:“当是‘膳’字。” 海按:作“膳”近是,译文从陈说。
〔16〕□其皮:此阙文檀萃填“献”字,陈逢衡认为或是“用”字。译文从陈说。
〔17〕是曰□皮:此阙文檀萃填作“丘”字,陈逢衡认为或是“白鹿之”三字。 译文且从陈说。
〔18〕□其脯:此阙文檀萃填作“献”字,陈逢衡认为或是“食”字。 译文且从陈说。
〔19〕是曰□脯:此阙文檀萃填作“丘”字,并云:“丘皮、丘脯,皆随所献之处而名为皮丘、脯丘也,但语倒耳。” 陈逢衡云:“‘是曰□皮’、‘是曰□脯’,犹下文‘是曰盛门’、‘是曰壶’、‘是曰哀次’之例。其空方不知是何字,檀必以字实之,凿矣。无已则当云‘用其皮,是曰白鹿之皮;食其脯,是曰白鹿之脯’,当可望文生义。若作‘丘皮’、‘丘脯’,真不可解。……‘官人’以下至‘是曰□脯’二十字,俱当在‘官人膳鹿’后。” 海按:此处阙文甚多,译文且从陈说。 脯(fu):干肉。
〔20〕漯(tà)水:古水名,为古黄河支流。郭璞注:“漯水,今济阴漯阴县。音沓。” 王贻樑案:“漯水,又名漯川、濕水。源出今河南濬县西南,东北流经濮阳而入今山东范县地,又过莘县、聊城、禹城、滨县、沾化而入海。其在今山东境内故河道与今徒骇河大致相合。”
〔21〕膳鹿:用鹿肉做成菜肴。
〔22〕美之:认为鹿肉味道很美。 是曰甘:把此地命名为“甘”。 郭璞注:“自此以上,皆因鹿以名所在地,用纪之也。今元城县东郭有五鹿墟,晋文公所乞食于野人处者也。” 檀萃云:“‘是曰甘’者,谓甘丘也。注引‘五鹿’、‘乞食’者,应在上文‘是曰五鹿’之下。” 陈逢衡:“‘是曰甘’者,是赞美此鹿膳,檀云谓‘甘丘’,误。” 海按:檀说与郭注合,译文从之。
〔23〕癸酉:此距前辛未二日。
〔24〕漯□:此阙文陈逢衡认为当是“水”字,译文从此说。其又云:“此条当在‘是曰五鹿’之下,‘天子饮于漯水’之上。”
〔25〕草中:郭璞注:“草野之中。” 陈逢衡云:“‘草中’,犹之圃草也。‘西’谓漯水之西。”
〔26〕大奏:大举演奏。郭璞注:“大,谓盛作之也。”
〔27〕是曰乐人:把此地命名为“乐人”。
【译文】
周穆王游览古代遗迹,及前代帝王的故居,又铭刻周文王《易》中的“九观”,用来告诫后世子孙。己巳这一天,穆天子南行,住在菹台。辛未这一天,穆天子在沼泽中网捕野兽,当时有一只白鹿撞车突围逃出。穆天子乘坐渠黄骏马拉的车,前往追逐,捕得逃逸的白鹿。穆天子为这座山丘命名,叫做“五鹿”。馆舍官吏把膳食送到了这个山丘。取了鹿皮,叫做白鹿皮;把鹿肉做成食脯,叫做白鹿脯。穆天子在漯水上饮酒,馆舍官吏用鹿肉做膳食,献给穆天子。穆天子认为味道很美,便把当地命名为“甘”。癸酉这一天,穆天子用白鹿做牺牲,南向祭祀漯水,又在漯水西边草野中饮酒,大举演奏广乐,还把那里命名为“乐人”。
6-2 甲戌〔1〕,天子西北□〔2〕,姬姓也,盛柏之子也〔3〕。天子赐之上姬之长〔4〕,是曰盛门〔5〕。天子乃为之台〔6〕,是曰重璧之台〔7〕。戊寅〔8〕,天子东狃于泽中〔9〕,逢寒疾〔10〕。天子舍于泽中,盛姬告病。天子怜之,□泽曰寒氏〔11〕。盛姬求饮,天子命人取浆而给〔12〕,是曰壶〔13〕。天子西至于重璧之台〔14〕,盛姬告病□〔15〕,天子哀之,是曰哀次〔16〕。天子乃殡盛姬于毂丘之庙〔17〕。
【注释】
〔1〕甲戌:此距前癸酉一日。
〔2〕□:此处阙文甚多,檀萃云:“缺者有数字,当云:‘天子西北至于盛,盛伯献女,姬姓也。’” 海按:译文从此说。
〔3〕盛柏:即盛伯。盛国伯爵。柏,古“伯”字。 盛:古代小国名。盛,通“郕”,西周甲骨文作“宬”。《春秋·隐公五年》:“秋,卫师入盛。”《左传》作“郕”。周武王封弟叔武于此。《左传·隐公五年》:“郕人侵卫。”《公羊传·桓公三年》作“盛”。后为春秋鲁孟氏邑。汉时为成阳县,故地在今山东范县。参阅《太平寰宇记》卷十四《濮州·临濮》。 子:此义同“女子”。 郭璞注:“盛,国名。疑上说姬事。《公羊传》曰:‘成者何?盛也。曷谓为之成?讳灭同姓也。’” 海按:此引郭注据洪颐煊校本。郭注所引见《公羊传·庄公八年》,与此略异。
〔4〕上姬之长:盛国始封之君为周文王第七子姬武,故为姬姓国。因此周穆王封盛伯为姬姓族长,位在诸姬姓国君之上。郭璞注:“令盛伯为姬姓之长位,位在上也。” 王贻樑案:“陈逢衡说盛姬之‘姬’非姓,而是姬妾之‘姬’,极误。盛姬之姬乃为姓氏,此为先秦女子名称之惯例。先秦时期虽有‘同姓不婚’之常礼,但并非绝无变例。春秋时鲁君即有其事。故此无须曲尽其力为穆天子讳。” 海按:王说可参。
〔5〕盛门:高门望族。 陈逢衡云:“门犹大门,宗子之门,即《梓材》所谓大家也。盖表为望族之义。”
〔6〕为之台:郭璞注:“为盛姬筑台也。”
〔7〕重璧之台:即重璧台,言其台状如垒璧。郭璞注:“言台状如垒璧。”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十五年,作重璧台。”
〔8〕戊寅:此距前甲戌四日。
〔9〕狃:或通“纽”,意即结网捕猎。洪校本据《太平御览》引改作“田”。参见6-1节注〔9〕。 陈逢衡云:“狃,疑是‘猎’之讹。‘逢寒疾’三字当在‘盛姬告病’句下。” 檀萃云:“狃同纽,即上文‘纽兽’也。泽即菹台之泽也欤?” 海按:檀说是,“东狃于泽中”,即向东在菹泽中狩猎。
〔10〕遇寒疾:郭璞注:“言盛姬在此遇风寒得疾。”
〔11〕□泽曰寒氏:此阙文檀本填“名”字。郭璞注:“以名泽也。”陈逢衡云:“郭注云‘名泽’,则此□字断非‘名’字,疑是‘号’字。” 海按:陈说是,然此阙文疑为“命”字,方与郭注合。 寒氏:因盛姬受寒得病,故穆王命名此泽为“寒氏”。
〔12〕浆:古代一种微酸的饮料,似今之醪糟类。《诗·小雅·大东》:“或以其酒,不以其浆。” 给:便捷、迅速。 郭璞注:“得之速也。《传》曰:‘何其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