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分开,字宙间是一团黑暗浑沌,什么东西也没有,想来就象个特大的鸡蛋。盘古的精灵就孕育在其中,他吸收大鸡蛋中的元气为营养,发育得非常快,一天变一个祥,逐渐孕育成形,长出象龙一样的头,人的躯千。身体逐渐长大,而且逐渐有了知觉。大约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终于发育成熟了。他慢慢地睁开双眼,可是什么也看不见,黑糊糊的团;他想伸伸手脚,可是不是碰这就是碰那动弹不得,而且越来越觉得胸口闷得慌,他实在忍受不了了,就试着站起来,把身了使劲往上一挺,就听“咔嚓”一声,还真把这个大鸡蛋壳捅破了。鸡蛋壳这一破可好,就见鸡蛋里的混沌元气也开始运动分化,有些象鸡蛋清一样的统清澈又轻盈的阳气逐渐上浮,有些象鸡蛋黄一样的既混浊又沉重的阴气就逐渐下沉。盘古有了很大的活动场所,空气也新鲜多丁。眼前虽然仍是一片黑暗,但总是要比先前好多了,模模糊糊已能看见点东西了。盘古深深吸了一口气,倍觉清爽他定睛一看,发现阳清之气与阴浊之气还有许多粘连的地方,没有彻底分开,他也不知从哪找来了凿子和大板斧,左手箏着凿子,右手拿着板斧,一会儿用斧劈,一会儿用凿开。当他把粘连的地方全都劈开后,他头顶着的阳清之气就更轻了。盘古每天长高一丈,头顶上的阳清之气就被他顶高一丈;阴浊之气也随之加厚一丈。慢慢地阳清之气就变成了青天,阴浊之气就变成了大地。盘古就这样顶天立地的象根大柱于支撑着天地。又过了一万八千年,这时盘古已长得极长极长,地已极厚,天也升得极高,大约有四万多里高了。这一天,盘古忽然觉得头顶上一下子轻松了,原来阳清之气已变得更加清澈更加轻飘,已不用盘古顶着,它自已就能向上飘浮了。后来阳清之气就一直地往上飘啊飘,一直飘到离地面九万里的地方才停下,盘古这时终于能坐下体息了。本来很高兴,可是他一坐下来才发现地面上仍旧是黑糊糊一片,什么也没有。他很烦恼,但又没有什么办法,正当他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他低头看到自己庞大的身躯,他会心地笑了,他要用自己的肉体创造万物。果然后来他用口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惊天动地的闪电霹雳,用左眼变成了太阳,用右眼变成了月亮。一般情况下,天已不用支撑了,盘古以防万一,又用胳膊大腿和身躯变成了支撑天际四边的大柱子和五方的名山。用血液变成了江河,用筋脉变成了道路,用肌肉变成了肥沃的耕地,用头发胡须变成天上的星星用皮肤汗毛变成花草树木,用牙齿、骨骼变成金属和石头,用骨髓变成珍珠玉石,用汗水变成雨露,用他身上有生命的小虫子变成了人类人们都以为盘古死了,其实盘古是将他的血肉之躯变成了万物,滋养了人类。而最初孕育他成长的精灵却没有变成它物。精灵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灵魂。他的灵魂仍能感知世上的事情,他看到世界愈来愈丰富,人民生活得愈来愈好,他很高兴。直到帝喾高辛氏的时代,他的灵魂才再次转世变为狗,并干了一件大事。据说这一年,高辛氏王宫里有位老太婆患耳病,疼了好几年,怎么治也不见效。后来竟从她耳朵里挑出一条虫子来,大小形状象蚕一样。高辛王就将它放在瓠蓠(葫芦)里,并用盘子盖上。一会儿功夫这条虫子就变成一只五色狗。高辛王惊喜若狂,心知这定是神物,就收养身边,形影不离。因为五色狗是从瓠蓠和盘子里变出来的,所以就给它取名叫“盘瓠”,其实这是天意,盘瓠就是盘古。那时正赶上犬戎入侵,高辛王带兵征伐几次也打不退,非常着急,就下令说:“谁能得到犬戎带兵之将吴将军的头,就赐给他千镒黄金万户人家的封邑,并把公主许嫁给他。”话刚说完,盘瓠“曾”地一下就蹿出宫廷,不一会儿,只见它嘴里呵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回来,众人惊愕,细细一看,此人头正是吴将军。高辛王大喜,但心里直犯核计,怎么能把女儿许嫁给狗啊,就想只封给它官爵,可是盘瓠头不抬身不起,郁郁不乐。公主听说了,就对高辛王说:“君父既然下令,就不可违背诺言,否则会招来后患。”高辛王说;“那就把它杀了吧。”公主说:“不行,若杀有功之狗,天下人谁还会相信你呢。”高辛氏无可奈何,只好把小女许嫁给了盘瓠。盘瓠得到公主背着她跑入南山,在一个悬崖峭壁人迹不至的石洞里居住。公主脱下华贵的衣裳,自己以草木皮作衣穿。几年之后,夫妻俩生育了六男六女。兄妹通婚,世代蕃衍,竟自成一国。相传在南海中有盘古国,其中的人都以盘古为姓。也有的说,他触后代生活在长沙武陵郡一带。后来,盘古的神灵也时时造福人类。广都县有座盘古三郎庙,非常灵验。有一天夜晚,有个叫杨知遇的书生,喝醉了酒,天黑路远迷了路,经过盘古庙前时,他就大声喊:“我是个书生,喝醉了酒,路远天黑又没伴回家,愿得神力相助,指引归路。”说也怪,一会几工夫从庙门里飞出一个火把,在前面照亮引路,一直指引他走到家后,才修然消失。二十多里路,虽有许多窄桥小路,但书生一点也没失脚。同乡邻舍都非常奇怪人们为了表示对盘古的悼念之情,在南海修建了一座绵延三百里的大墓。(据《三五历纪》、《绎史》等编写)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对世界起源的擐索与解释,带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尽管这仅是凭借狭隘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和幻想,还是那样的离奇稚拙,但正是这种可贵的探索精神推动了人类认识的深入,社会的发晟,使人类由愚睐逐渐走向光明。尽管这仅是对“现实的虚妄反映”但它毕竟是以现实为基础,在虚妄的反映之中包含着真实的历史记录。透过虚安的表现形式,可以发现我们祖先当时对世界起源问题的认识程度;可以发现我们祖先在幻想与猜测之中,已经朦地意识到世界万物不是某种精神的产物,而是源于某物质,可以发现我们祖先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邊自然的美好愿望;可以发现我们祖先对那种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献身精神的热情歌頌……。而这种探索与献身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正是我们今天应该发扬光大的民族精神。另外籌要说明的是,从故事创作的先后顺序说,是先有“盘瓠”的传说,后由“盘瓠”二字音转为“盘古”,才出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我们这里是按故事内容的时代颖序重新组合的。
巨灵开山
上古的时候,宇宙之间混沌一片,充满混沌之气,也就是元气。后来才慢慢生出阴阳二神,再分化出天地万物。可是河神巨灵却诞生得非常早,说是与元气一同生于混沌之中。所以又叫“九元真母”,最初居住在汾水的入口处。河神巨灵的身躯极大,本领也非常大,它能创造山川,孕育江河。传说华山和黄河对岸的首阳山,最初本来是矗立在黄河中道的一座大山,黄河流到这里,受其阻碍,只好绕道流走,水一拐弯就要减速,水位就要涨高许多。一到阴雨连绵的季节,黄河水就要在这个转弯处横溢出岸,泛滥成灾,茶毒百姓。这一年夏天,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上流的河水咆哮着滚滚冲来,击打着堤岸,巨灵焦急万分。眼看黄河水就要漫上堤岸在这紧急关头,原来横卧游息在黄河中的河神巨灵,突然“噌”的一下跃身而起,双手一使劲就把山的上半部劈了下来,扔在一边,又用脚使劲踢,把剩下那半裁山给踢跑了。山被劈成两半,水道开通,大水“忽”的一下全涌向新河道,直流无阻,水灾避免了,人民得救了,可是巨灵却因为用力过猛,心劳力瘁,摔倒在汹涌的河水中,顺水飘浮,以后人们再也没有看到它,天帝就另派了一个叫冯夷的河神来接替它的工作。巨灵虽不知飘向何方,但人们始终没有忘记它,人们经常登上华山凭吊巨灵当年留下的大手迹,到首阳山凭吊巨灵的足迹,表达人民对治河英雄的思念。(据张衡《西京赋》、郾違元《水经注》等编写)“巨灵开山”的故事带有英雄神话的色彩,反映了人们征服自然消除水思的美好愿望;反映了水灾对人类的严重危害以及人类对遆成水灾原因的正确分析,记录了人类碗通河邋、减少阻力、消除水患的治水经验;表现出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双重心理:一方面由于自我渺小软弱面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另一方面则伴随征服自然美好愿望而产生的乐观与信,创造出了除灾济民的超人形象。而这种超人的英雄形象也必定会振作鼓舞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斗志与信心。
朴父被罚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大荒的东南角落里,住着一个叫朴父的人。他和他的妻子一样高,高到千里之上,他们的肚子很大腰围和他们的个头一样,也在千里以上。天地刚刚开辟的时候,上天派遣他们夫妻二人开导疏通大地上的百川河流。可是他们二人都很懒,谁也不在河流上用心思,上天一气之下,贬了他们的官,罚他俩并肩站立着。俩个人不吃不喝,不怕数九的寒天,也不怕极热的伏天,唯独钦用上天赐下来的甘露。上天还罚他俩,一定要在混浊的黄河水变清以后,才能恢复他二人疏导和维护百川河流的官职在泰古天地刚刚开辟的时候,这俩人开导的河流,有的地方河底深,有的地方河底浅,河道有的地方有阻隘,有的地方堵塞,所以上天又派禹重新治水,禹使河流畅通无阻。上天责罚朴父夫妻互相倚靠着站在那里。如果想要黄河水变清,除非黄河水不再向东海流,只有那时,黄河水才会自然而然地变清了。(据《括地志》写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早在华夏族的始祖时期就把懒惰看作是要受天罚的劣性。这则神话以形象的手法遣责了懒惰,告诫我们懒揸是要什出沉重的代价的。
浑沌之死
关于浑沌的故事,古书上有许多不同的记载。如《山海经》上说,在西边的天山上有个大神,形状象个黄色的大口袋,其中还点缀着几处红色,鲜艳耀眼如团团火光。他长着六只脚、四个大翅膀。没有眼、耳、口、鼻,却懂得歌舞。这就是“帝江”。后人考证,“帝江”就是“帝鸿”,也就是黄帝可有的书又说浑沌是黄帝的凡子,是个相貌丑陋的凶神。说浑沌是住在昆仑西边的一种猛兽,形状象狗又象熊。满身长毛,长着四只脚,没有爪子,有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有腿却迈不开步,有耳朵却什么也听不见,但却能知道人的行踪。长着个大肚子,里面却没有五脏,长有肠子却是直的不盘旋,吃什么拉什么。碰到有德行的善人,他就用头顶撞他:遇到无德的恶人,他就服服贴贴地趴在他的脚下,这是他自然生成的本性。半常没事的时候,他常常咬着自己的尾巴,回转着身子,仰险朝天,哈哈大笑,并且笑个没完。后来人们就常用这个浑沌来比喻不分善恶的《庄子》书上也记载了一个有关浑沌的故事,而且比前几处记载流传得广泛。说是在远古的时候,中央天帝叫浑沌。他没有子,没有睛,没有耳朵,没有嘴,清浊不分,就象一个充了气的大肉蛋。他为人极谦和热情。他手下有两个臣子经常到他那里去玩。一个叫倏,是南海的天帝,一个叫忽,是北海的天帝。每当他俩来作客的时候,浑沌都热情款待。倏和忽非常感激浑沌,有一天两人就在一起商量如何报答他。他们知道浑沌别的东西都不缺,就缺眼、耳、口、鼻七窍,由于缺少这些器官,使他不能看东西,不能听声音,不能吃东西,不能闻气味,给他带来诸多的不便。二人决定为浑沌凿出七个窟窿作为七窍,让他也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于是就带了斧子、凿子去给浑沌开凿七窍。浑沌的身体太大了,两人拼命地凿了一天,才凿出来一个窟窿。一连气凿了七天,总算凿出了“七窍”,可是再看浑沌,他已咽气多时了。(据《山海经》、《庄子》等编写)这一段故事,显然是庄子在古代传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用来宣扬那种归朴返真、绝圣弃智、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客观上则告诫人们:不能感情用事,要遵循享物的客观规律去处理事情,否则,即便是美好的愿望,善良的动机,也往往是事与愿违,取得与动机相反的效果
钟山烛龙
古时候,人们传说西北的高山高得没有极限,连苍天都遮掩不住它们,西北面的苍天就缺了一大片。东南低洼之地低得没有底,连大地都承载不了,在东南方就有个方圆一百多丈的大石窟窿,因为这个大窟窿直上直下象井一祥,人们就叫它“石井”。石井东南方上面有两个高高的石头楼台,楼台上挂着大匾,上面刻着“地户”两个大字。地户就是通往地下的大门。大门旁边蹲着个大熊在那里常年把守。在西北的高山上也有两座大楼台,全是用黄金堆砌成的,高有一百多丈,方圆五十多丈。两↑楼台之间相距大约有百丈。楼台上有个大大的银盘,盘中装着一个直径三丈的大明珠,明光闪烁,耀眼夺目。明珠的光亮能照射到千里之外。两座楼台之间有金铸台阶,可以沿阶登上天外,这就是通往天外的“天门”。太阳只在天门里侧运行,阳光照不到天门外。天门之外的西北方终年见不到阳光,又阴暗又寒冷,人们就把天外的西北方叫作阴极之地。在阴极之地有座钟山,山势高峻陡峭,一年四季都被冰雪矍盖着。钟山脚下蜷缩着一条巨龙,它的身躯可长可长了,一伸腰就能达到千里之外。它的样子很怪,浑身通红,虽是蛇身,却长着人的面孔,但眼睛不是横着长,而是竖立起来。它整年整午蜷伏在钟山脚下,一动不动,不吃不喝不睡觉,也不怎么呼吸,一呼吸就飞沙走石,刮起大风。它的眼睛又大又亮,一睁眼就能把天外阴极之地全都照亮了,天外就变成了白天;它闭上眼,天外就是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黑夜就降临了它只要吹口气,就会狂风呼啸,漫天冰雪,天外就成了寒冷的冬天;它只要轻轻地呼口气天外就炎炎似火,酷热难忍,又变成了夏天。这条神龙的本领可太大了由于这条神龙能象蜡烛一样发出光亮,所以人们叫它“烛龙”,又因为它能照亮天外阴极之地,所以也叫它“烛阴”。(据《山海经》编写)关于烛龙的故事则反映了初民对边远四荒之地昼夜生成四时交替的想象和解释,表现出初民对洪荒宇宙的大胆探索和丰富的想象力。
女娲造人
人宄竟是怎样产生的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记载了许多不同的猜测。有的说人是盘古身上的寄生虫变来的;有的说人是天地之精气演变的。这其屮,流传最广的则是关于女娲造人的故事。有的说女娲与上天众神共同创造了人类。天帝黄帝创造了人类的男女性器官,大神上骈创造了人类的眼晴、耳朵等器官,大神桑林创遣了人类的手足四肢,女娲将这些器官演化组成在一起《山海经》上说,天上有十个神人就是女娲的肠子变成的。不过这样创造人类,速度未免太慢了,女娲肚子里的肠子也是有限的。女娲就在房州上庸界这个地方和了一大堆黄泥,用黄泥捏泥人。奇怪的是这些黄泥人居然都有了生命,能言语行动了。女娲欣喜异常,更加努力地工作时间久了,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造出的人还是极其有限。女娲急得顺手抄起绳子往黄泥汤中使劲一摔,溅出无数个小黄泥点。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小黄泥点也开始蠕动起来,并逐渐变大,一会儿就变成了人,也会说话行走了。女娲就拼命地摔绳子,摔啊摔啊,终于摔出了千千万万个人。遗憾的是,黄土的颜色也融进了这些人的肌肤,再也洗不掉了。有人说先前用黄泥捏的人成了贵族,黄泥点变成的人沦为平民,这纯粹是后人的杜撰。关于女娲造人的故事越编越详细,越合于情理了。后来又有人说是女娲和她的哥哥伏羲共同创造了人类。有的说她们的父亲叫华胥,有的则干脆不提她们的父亲,就说在宇宙天地刚刚形成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住在昆仑山上。两人都长着蛇的身子,人的面孔,如牛一样的头,如虎一样的鼻子。她们相依为命,长大成人。日子久了,二人倍觉孤单人长大了,感情愈加丰富,二人就想结为夫妻。这个想法最初是由谁提出来的呢当时是女人说了算,本应当是女娲主动提出,可是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按后人的习惯加以改编了。说女娲伏羲兄妹二人商量过后,还挺不好意思,自以为羞耻,就想问问天意这样做合适不合适。于是兄妹二人登上昆仑山的高处,向上天祝告说:“上天啊,您若允许我们兄妹二人结为夫妻,就使烟雾全部聚合;若不允许,就使烟雾飘散。”于是两人就虔诚地烧了一堆火,山顶上大风呼呼地刮,可是柴烟就是吹不散,仍然聚合在一起冉冉上升。上天同意了他们的结合,可是女娲仍旧有点不好意思,便把草杆编织起来作为扇子,用来挡着脸,慢慢地向她哥哥走去,投在伏羲的怀抱里。所以后来举行婚礼时新娘或是用扇子遮掩其面,或是用红布把头蒙上,这都是模当年女蜗的做法由于女娲、伏羲是人类的创造者,所以后来人们就以女娟为高谋神,向她祈求婚姻生子。人们又以女娲、伏羲为保护神,祈求他们保护死者的平安,所以古人祠墓中多刻绘有她们的画像汉代的石刻画像中就保留许多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娟的画像,不过跟最初传说的样子已有了变化。她们腰身以上已变为人形,穿着袍子,戴着帽子。腰身以下才是蛇躯或者是龙躯,象条长长的尾巴。她们两条尾巴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当时她们可能就是用这种方式繁衍了人类。(据《山海经》,《风俗通》编写)这个故事反映了初民对人类生成的探索和解释,在流传过程中已融入一些阶级社会以后产生的观念,其中还记述了某些婚俗产生的渊源。在人类初期曾经历了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本应有大量的女性氏族首长的故事流传下来,然而在现存的古代神话中反映女性首长的故事已是凤毛麟爪,所以保留了母系氏族社会原始风貌的有关女的故事便更显得珍贵。故事中认为女性是人类的始祖,这更充分说明它产生于“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是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猜想和解释。至于为什么会用黄土做造人的愿料,这说法可就多了:有人说是由于先民常在身上搓出许多汗泥条面产生“人类是由泥土造成”的错觉也有人说是受了烧制陶器的启发;也有人说是由于广漠的黄土原野养育了华夏民族的缘故;也有人说是由于中国人肤色与黄土相近的缘故。总之,这种观念也一定是某种社会现实的折光,绝不是纯主观的臆测。
女娲补天
远古的时候,人们都以为地是方方正正的一大块,天是圆的,象个大锅似的扣在地面上。天地相接的地方是用大柱子支撑的。这一年,刚刚演化出的天地突然剧烈地震动起来。有的说是由于水神共工与题顼争夺天帝宝座,共工一发怒,用头撞倒了不周山,使天边的柱子折断,连结大地的绳索也断了,西北的天空倾塌下来,因此日月星辰都迁移了位置。东南的大地塌陷下去,因此江河都流向东南。有的说共工撞不周山是在女娲补天之后,这是先前的一场大灾难。总之,天边的大柱子都震断了,天塌陷下来,天空中出现很多漏涧和裂缝,已不能把大地完全覆盖住,天漏了,大雨哗哗下个不停。地也被震出好多大山谷一样的裂缝,地下的水也咕咚咕咚不停地往上冒。低注的平原被洪水淹没,高峻的山上的树木被雷电劈着了,燃起了熊熊烈火。人们无处藏身,无法生存。而这时凶猛的禽兽也都迅速地繁殖起来。疯狂的野兽不断地吞食善良的百姓凶猛的大鸟专门捕捉老人与小孩,女娲看着她刚刚创遣出来的人类百遭茶毒,心中焦急万分。她决定首先修补苍天。女娲常常看到天空中五颜六色的彩虹,又常看到天空中落下的陨石,就猜想天空一定是由青、红、白、黄、灰五色石构成的于是就四处拣来好多好多的五色石,架起大火,把这些五色石烧成粘糊糊的石浆,然后手捧着石浆,一次又一次地飞上天空把天的裂缝修补好。又杀了一只巨大的乌龟,砍下它的四只脚,树立在大地的四边,把天支撑起来。杀死在黄河中兴妖作怪的黑龙,拯救了中原的百姓。女娲还知道芦苇灰烬有吸水的性,就积蓄了大量的芦灰吸干了洪水。于是,青天被修补好了,大地四边的柱子被扶正了,洪水干涸了,猛鲁杀死了,中原安定了。春夏秋冬有规律地交替变化,剩下的禽兽也变得温和驯服、与人为友了。百姓过上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的幸福美满的生活。女娲终于放心了。她就乘着应龙驾的龙车飞上九天,向上帝汇报了工作。之后就悄悄地隐居起来了,至今人们也不知她隐居的地方呢。但她那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却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据《淮南子》编写)女娲朴天的故事反映了上古时代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灾害给人民带来的严重危胁;表现了古代人民渴望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以及战天斗地的雄伟气魄和高度智慧;歌颂了女娲舍己为民、改造自然的英雄行为y也反映了人类对天体地理的探索和解释,而这些解释与先民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关歌:根据直观的视觉感受得出天圆地方的判断;根据房屋的构幻想出天是由四根大柱子支撑的;由天上落下的陨石面猜想到天空是由岩石构成的;而“积芦灰以止淫水”则说明先民已经认识到芦灰具有圾水的属性。
有巢构木
远古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原始森林,野兽成群地出没。凶猛的野兽常常吞食人类。人们不敢单独行动,上山拾取野果都要成群结队的集体行动。到了晚上,就更危险了,大家围坐在山洞中或大树下不敢深睡,稍有野兽走近的动静就得赶快逃跑,一天到晚都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即便千方百计地躲避,仍旧不断有人被野兽吞食掉。另外,南方多雨,山洞里特别潮湿,长期居住在山洞里,手脚各关节都疼痛难忍,举不起胳膊,迈不开步,故人们宁愿到大树下打盹,也不愿久住在黑暗潮湿的山洞里琅邪的石楼山南麓,有一位非常聪明的人他看到人民百姓不断遭受着野兽的侵袭,非常焦急。他总在琢磨怎样才能使百姓躲避猛兽侵袭有一天,他和大家一起上山采野果,大家用树枚扑打树上的野果子,惊飞了树上一只正在巢中孵蛋的母鸟,众人争先恐后地爬到树上抢食巢中的鸟蛋。可这个聪明的人却呆呆地望着鸟巢,他忽然萌生了一个躲避猛兽的好办法。他领着人民模仿着鸟在树上用柴草搭构自己的赛,在朝阳的地方,选择好枝又展开的大树,先铺上粗树枝,再铺上一层细树枝,最上面再厚厚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野草。啊!人们这回总算有了自己的家既安全又舒服,这回再不用怕猛兽了,晚上可以伸直身子,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了。人民非常感谢这位聪明的人,一致推选他为首领,并称他为“有巢氏”以后,有巢氏又领着人民不断改进自己的巢穴,加构屋顶、四壁,慢慢就发展成正式的房屋了。现在北方有些地方还挖窑洞居住,南方有些地方盖房子还是象鸟的巢穴一样,那就是上古有巢氏时代的遗风。(据《韩非子》编写)这个故事形象地描述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逐渐摸索出躲避野兽侵客的方法,在模仿鸟巢的基础上逐渐加工完眷,建造出安全舒适的房屋。
燧人取火
最初人们不会取火,偶尔有因天旱太阳烤或雷电的击打引起森林着火,但这种天然的火很难保存。所以人们最初是过着生吞活剥、茹毛饮血的生活。一年到头总吃生冷腥臭的食物,肠胃肯定承受不了。而那经过天然火烤熟的食物的滋味又使人难以忘记。所以人们产生了寻找保存火种的愿望。当天火燃烧时,人们就取来火种,派专人看管,不断地添柴,但一连下上几天雨,这火种就难以保留了。长此以往这终究不是个办法,人们又开始寻找取火的办法。传说,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国家,叫燧明国。由于燧明国太远了,太阳月亮的光亮已经照不到那里,那里没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也没有白天黑夜的区别,是个黑暗冰冷的世界。燧明国的人寿命极长,从来没有死去的,不思在世间生活了,就飞升到天国去玩一玩。那里生长着一种树,名字叫燧木。燧木长得极大,且不说它有多高,它的枝干四处伸展盘屈交叉就遮盖了方圆上万顷的地方。有位为人民寻找火源的聪明人,他跋山涉水,四处寻找,也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他于来到这个黑暗的国家。使他惊讶的是,在片黑暗之中,居然有一个个的亮光在闪烁。细细看,原来是一种象猫头鹰似的鸟,当它用尖尖的嘴啄燧树枝干捉虫时,就会发出明亮的火花。聪明人眼前顿时亮了起来,他折下燧木枝,用小树枝在大树枝上飞快地钻动,果然有了火星。他就不停地钻动,再一吹,燧木枝真的着了起来。聪明人高兴地蹦了起来。他又用这种方法不断地试验,发现很多树木都可以钻出火来。他回到中原后,把取火的方法教给了人民。从此人民再也不为没有火种而发愁了,再也不吃腥臊恶臭的生肉了。人们十分感激这位聪明人,就选他为王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瞬《韩非子》、《王子年抬遗记》等编写取火方法的发现和火的利用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改普了人们的饮食卫生,减轻了疾病的危害。这个故事则反映了先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摩擦生热、撞击产生火花的物理现象,并利用它来取火,表现出先民的聪明智慧。
神农尝百草
神农也就是炎帝,因为他是南方天帝,南方于五行属火,故以火名官,叫作炎帝,因他教民稼穑,故号为神农;因他在姜水边长大,故以姜为姓。神农与黄帝是兄弟,都是少典的妃子所生。神农的母亲叫女登,也写作安登,也有的说她叫任姒,是有娇氏的女几。这一天,女登到华阳游玩,走到常羊山上时看见一条神龙的脑袋,心中伙欣有所感动,后怀孕生下神农。人说这神龙是土神神农长得很奇特:长着人身却生着牛首,生下六小时后就能说话,五天之后就能满地跑,七天后牙齿就长全了,三岁时就掌握了种庄稼的技术但是由于人口的逐渐增多,而所猎取的禽兽却很少,有时一整天也打不到一个猎物,人们没有办法只好去采野果挖野菜,吃蝼蛄之类的虫子来充饥,个个饿得面黄饥瘦,皮包骨头。神农看了很伤心,他决心要想办法让大家吃饱肚子。靠渔猎是不行的,一是效率太低,二是不便于保存,只有大力发展种植业了。这时人们已在山野上选择到一些野谷种,并且已经有了小面积的种植。神农将这些谷种精心培育后结出了很大的谷穗。于是,神农就率领人民早起晚睡砍伐树木制作各种农具,爬山涉水察看地形,修整田地,神农要教会百姓种植五谷。神农的诚心感动丁天帝,天帝派神从天上给他撒下许多优良谷种,神农将这些谷种收集起来种到田地里,日日细心照料。天帝暗中辅助他,庄稼刚一缺水就马上叫雨师给他下点雨。秋后,五谷丰登,人们再也不挨饿丁。这一年,有一只浑身长着红色羽毛的丹雀嘴里衔着一株长着九个大穗的谷子从空中飞过,穗上的谷粒落到地上,神农将它们一粒一粒地拾起来,种到地里,一株真的长出九个大谷穗来,不仅产量提高了九倍,而且这种谷子能使人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死丰收了,人们的粮食有了剩余,可是缺少肉类和各种用具,打猎为生的又缺少粮食。于是神农就领着百姓开辟了一大片空地作市场,叫人民到市场上互相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那时还没有货币,还是以物换物呢。市场开设以后,又出现了问题。有的人上午来了,有的人下午才来,市场上稀稀拉拉的,要换点东西,有时得等上一整天。那时还没有计时的钟表呢,这可怎么办神农拍头看看太阳,一拍脑门,有办法了他规定了每天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时间:“日中为市”,就是太阳升到正中的时候大家都来交换。这个办法真好,给大家省出了许多时间,并且也增强人们的时间观念,以日计时的方法慢慢就推行开了。人们吃的问题解决了,又有了市场可以交换所需要的东西,可是人们还有一个大难题没有解决,就是由于人们喝的全是没经消毒的河水,吃的食物也不卫生,所以疾病时有发生有的孩了刚生下几天就得病死去了,孩子的妈妈呼天号地地哭喊。神农坐在山坡上看着孩子妈妈一边痛哭一边掩埋小孩的尸体,他也伤心地落下泪来。他怅怅地望着苍天,随手扯一片草叶放在嘴里嚼,心里思虑着治病的办法。想啊,想啊,始终想不出好办法。这时他突然感觉到嘴里嚼的草叶特别的苦,连忙把草叶吐了出来。又扯了几片别的草叶放在嘴里嚼,发现有的苦,有的辣,有的还带点甜味。他看着流着白汁的草叶,又想起人们在挖野菜时曾告诉过他,哪些菜可以吃,哪些有毒不能他心里就琢磨着能不能用草来给百姓治病呢。他以后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比如发甜的草属于温性,可以补虚寒;发苦的草属于凉性,可以撤火清热。从此,神农就经常手持“赭鞭”,这赭鞭很可能就是根红色藤条,出入深山老林采集各种草木的根叶。可能又是天神在帮助他,他拿着赭鞭只要一抽打那草,就能知道这草有毒没毒,是温是寒。不过,神农特别谨慎,他知道这事关系重大,弄不准会把人毒死的,所以,神农每次还要亲口尝一尝,亲自验证一下,然后根据它们的药性给人们治病,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人们。有时疾病流行,病人太多,他忙不过来,就训练了一些药兽,他只要附在鲁耳边低声说几句,药兽就跑到野外衔一些草回来,将草捣成药汁,让病人服下,病立时就好了。神农每天都要因为尝草而中毒,有时一天要中毒七十次。多亏他反应特别灵敏,刚有感觉马上就吐出来,而且身边还常常带着解毒药,总算没出什么大事。谁曾想,他最后竟被一种小虫子夺去了生命。这种虫子叫百足虫,因为它长得很小,神农尝它时嘴里虽有异样感觉,但没太在意,只想着赶快把它的药性记下来,百足虫就在这一瞬间进入神农腹内,一足变成一只百足虫,百只足再变成百条虫,变出千千万万个百足虫,神农随身携带的解毒药也治不了它们,神农痛苦地倒下了。也有的书上说,神农是因为尝一种开小黄花的藤状植物而失去了生命,那是种有剧毒的“断肠草”,神农尝了之后,肠于慢慢烂掉,最后痛苦死去。(据《淮南子》、《国语》等编写)神农是为了挽救普天下百姓的生命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人们世世代代不会忘记他。据说在太原成阳山中还可找到神农当年鞭药的地方,人们叫它神农原。神釜冈中还保存着神农尝药的鼎,它们都寄托着人们对祖先、对英雄的怀念。神农既是农业的发明者,又是医药学的莫基人,而这正说明了中国医药学与农业的紧密关系。先民正是在农业生产中逐渐认识到不同植物的药性的。依靠自身的力量寻求草药战胜疾病则说明先民已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天命观”的羁绊。
炎帝的女儿
炎帝的三个女儿究竟谁是姐姐,谁是妹妹,谁也说不清,因为传说中都称为“少女”、“季女”,这可能是由于神人的年龄无所谓大小,也许由于她们都还很小就成仙了的缘故。反正,我们可以不分先后地一个一个地讲她们的故事。炎帝的女儿中最著名的就是女娲了。《山海经》上记载说,这天女娲到东海上游玩,玩得正开心呢,突然海上刮起大风,海浪翻液,女娲急忙往回返,可是一个大浪打来,把女娲打进海底,女娲精疲力竭,挣扎着浮上水面,痛苦地望着遥远的大陆,她实在无力返回了。女娲淹死后变成一只鸟样子很漂亮,头上花纹森斓,嘴是洁白无瑕的,脚是鲜红鲜红的,身体形状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长满柘木的发鸠山上。人们管这种鸟叫“精卫”,可能是由于它总是一边飞一边“精卫、精卫”地叫个不停,声音凄切尖厉,人们以为它是在喊叫自已的名字,申诉自己的冤屈。精卫鸟与海燕配偶结合生子生的雌鸟样子象精卫自己,生的雄鸟象海燕。精卫鸟非靠怨恨东海,因为东海曾夺去了自己的生命,发誓再也不喝东海水,它常常要衔着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子投到东海里去,决心要把可恨的东海填平。人们被她的不幸早夭而悲伤,更被她锲而不舍的顽强而感动。人们称它为“志鸟”,也叫“冤禽”,民间也称她为“帝女雀”。至今东海边还可找到精卫发誓不喝东海水的地方,叫作“精卫智海处”。炎帝还有个女几,书上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只说是“炎帝少女”,我们先叫她“女桑”吧。为什么这样叫呢传说女桑从小就迷恋成仙之道。她非常敬佩赤松子。赤松子是她爸爸炎帝手下负责降雨的官。赤松子以爱吃松籽得名,松籽有时把他的牙硌掉了,但很快又会长出新的来。他常常服用冰玉散。冰玉散就是用品莹透明的水晶石磨成的药面。冰玉散是一种非常贵重的药物,常吃它可以使身体具有一种特殊功能,跳进烈火之中,不但烧不焦,反而会越烧越结实越烧越年轻,能随火焰烟气而飞腾,炼成之后就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了。赤松子把这成仙之道教给炎帝,女桑在旁边看了非常羡慕,并暗暗将这些道术牢记在心。赤松子天天坚持吃散火炼,后来终于炼成可以自由飞翔的仙人。他成仙之后,就飞到昆仑山去了,在那里他经常出入西王母的石洞中。西王母的石润在悬崖绝壁上,一般人是上不去的。赤松子是御风而行,故顺着风雨就能轻松自如地上下往来。女桑总幻想成仙,就迫随赤松子来到昆仓山。赤松子被女桑的诚心感动了,便将成仙道术教给她,也让她坚持服用冰玉散,跳到火中锻炼。经过几年的修炼,女桑居然也能随风飞行了,盼望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后来她就跟随赤松子作长途飞行,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但女孩子毕竟是女孩子,到丁异土它乡之后,就特别思念家乡。这一年她就飞回家乡探望炎帝,她居住在南阳樗山一棵大大的桑树上。正月初一这天她开始衔柴作果穴,过了半月,她就构筑好一个大大的果穴,她一会变成白鹊,围着桑树飞翔,一会几又还原为原来的模样,坐在巢穴上。炎帝听说女儿回来了就去看她,一滑到她这个样子,心里非常悲伤,想引诱她下树回家,女桑摇头不肯与他一起回去。炎帝心想放火把这棵大桑树烧了,女儿无处可居,也许就能跟他一起回去了。于是就叫人放火烧桑树,没想到女儿不但没下树来,反而顺着熊熊烈火腾空飞去,炎帝后悔不迭。后来人们受炎帝烧桑的启发,在早春时焚烧鸟巢穴,用烧得的鹊巢灰加上温水沃洗蚕子,结果出的蚕又快又多将来吐丝作的茧又大又硬。传说那棵桑树后来又发了新芽,长成了一棵大桑树,主干合围有五十多尺,上边又分出四个大枝叉,桑叶子有一尺多长,青绿色的柄,红色的叶脉,开黄花。从此人们就称这棵桑树为“帝女桑”,所以我们也称炎帝的这个小女儿为“女桑”了。也有人说这个因烧桑树而飞去的女桑与向赤松子学飞行术的女孩是炎帝的两个女几,不是一个人。炎帝的另一个女儿叫瑶姬。瑶姬生性活泼开朗,温柔多情,是诸姊妹中长得最漂亮的一个,用宋玉的话说她是“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环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烨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瑶姬长大丁,并且定了婚,行将出嫁的瑶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嫁期眼看就要到了,瑶姬却不幸染了场急病死去了。她的精魂飞到姑媱山上,变成了一根璐草,它的叶子对生,长得非常茂盛,开黄色的花,结的果实象豆粒似的。谁要吃了这果子就会妩媚漂亮,谁见了谁喜爱。传说炎帝非常疼爱这个女儿,因她的早天很是悲伤,就封她为巫山的云雨神。早晨她化作一片洁白的朝云,悠然地飘浮在巫山峡谷之间,黄昏时她又变作轻轻的暮雨,浇灌着巫山的千树万花。战国末期,楚怀王到云梦台游玩,住在一座叫“高唐”的楼台里,这个多情的女神,听说楚怀王来游,就乘云飘来,向正在午睡的楚怀王叙述爱慕之情,怀王摩胧之中也似曾相识,一见钟倩,两人在一处亲热了一番。瑶姬离去时告诉楚怀王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怀王醒来,好生奇怪,远望阳台之下,果然看见一片与众不同的浮云在悠悠飘浮。就在高唐观附近给瑶姬建造了一座庙,起名叫“朝云庙”。后来楚怀王的儿子楚襄王和大文豪宋玉又来到这里游玩,襄王听说父亲的美梦,羡慕极了。谁曾想,当天夜晚他也做了一个相同的美梦,并把梦的经过告诉了宋玉,叫宋玉把这两次梦分别写成《高唐赋》、《神女赋》。后来“襄王梦”就成了典故,专门用来比喻与之行迹相近的事。宋代的沈括在《补笔谈》这本书里还给楚裏王平反,说这个美梦原本是宋玉做的。其实宋玉也没有做这个梦,这都是后人编出来的故事,两篇賦也自然出自后人的手笔。关于瑶姬的故事还有许多,说她曾经帮助大禹治理了洪水,还曾经送给大禹一本治水的仙书;还派几万只神鸦到三峡给行船引路,让人们平安地渡过三峡;还有的说巫山神女峰就是瑶姬的化身,巫山十二峰是她的侍女们变的。瑶姬跟巫山结下了不解之缘,那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她的故事。(揩《山海经》、《神女赋》等编写)由于大海总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胁,所以女蜗化鸟衔木要填平大海则反映出远古人民征服大海的愿望,也表现出先民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极力。女桑向赤松子学飞行戌仙之术则反映了人们想减轻徒步行走的劳苦。瑶姬与巫山的故事则主要出自人们对巫山秀丽英景的热情赞须。
夸父逐日
《山海经》上说:“后土生信,信生夸父。”而掌管幽都的大神后土是炎帝的七世孙,那么夸父则是炎帝的九世孙了。夸,就是大的意思父,是对男子的美称。夸父,就是赞美身材高大的男子。夸父究竟是一个巨人族呢,还是指一个神的名字呢说法不一。现在一般都认为夸父也就是《山海经》在另一处提起的“博父国”,是指一群身材高大的巨人族,而与太阳赛跑的夸父则是这巨人族中的一位勇士。夸父族人喜欢用蛇作装饰品来象征自己的勇武,他们常用长长的黄蛇穿过两个耳朵当作耳环,两只手里还各掌一条黄蛇。有时左手拿青蛇,右手拿着黄蛇,样子很凶猛。夸父族人身高腿长,一步就能迈出几百里,自以为天下再没有谁比他们跑得更快的了。这天,一位非常勇敢自负的夸父族人忽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他想跟太阳比赛看谁跑得快,并且说赛就赛,毫不犹豫。他随手抓起一根手杖,他那根手杖实际是一棵好几围粗的参天大木,迈开大步就跑起来。夸父族人跑得极快,所经之处都卷起一阵狂风,把树都连根拔起了。这时太阳虽然已经偏西,夸父还真的逐渐追上了太阳,离太阳愈近,就愈觉得热,连跑带太阳烤,夸父热得汗如雨下,潟得嗓子直冒烟,可是他还是一个劲地追,一直追到禺谷这个地方,禺谷旁边就是崦嵫山,就是太阳落山休息的地方。眼看就要追上了,夸父也渴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回过身伏在地上喝黄河、渭河的水,夸父一口气就把这两条河的水全喝干了,还是不解渴,就继续往北跑,想去喝雁门山北面大泽中的水,大泽也叫瀚海,众鸟都在这里更换羽毛。大泽方圆千里,水质甘甜清澈,足可以给英雄解渴了,遗憾的是夸父由于出汗太多,身体缺水虚脱,双腿象灌了铅一样,他再也跑不动了。疲危的身躯沉重地摔倒在地上,把山都砸平了,最后逐日英雄因口渴而壮烈牺牲。他的手杖被其尸体油脂膏血浸染,又恢复了生机,生出一大片邓林。人们说那邓林就是东起河南灵宝县,西至陕西潼关的“桃林塞”,方圆三百多里全是硕果累累的桃树。旁边的秦山,人称之为夸父山。传说商武王火了商纣王,天下安定,再用不着大规模的军事战争了,就把一些伤老病残的战马散放在这片山林中。这些战马休养生息,居然繁殖出成千上万的野马。这些野马可不同一般,它们仍保留着祖先刚烈骁战的熹性。所以后来周穆王统治天下的时候,他手下那个有名的驾车人造父,就在这片山林中选出了骅骝、绿耳、盗骊等八匹千里马。周穆王就叫造父驾上它们周游天下,一天能行上万里。周耱王就是坐着这八匹骏马拉的车到了昆仑山见到了日夜思幕的西王母。据传说,这片桃林还时时显出灵圣。着有军队马匹经过这片桃林,军纪严整,上下有礼仪则可以安然无事地在华山脚下放牧战马,在桃林下休息y若沿途劫掠,胡作非为就会河水横溢,人和马无论如何也过不去。关于夸父的传说还有许多,有的说后来人们把夺父的尸体掩埋在零陵县了。现在在零陵县还能找到夸父的大脚印。有的说在当年大禹得到治水龙符的台州覆釜山上,也有当年夸父与日赛跑时留下的足迹。还有的说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东北一百七十里的地方,有三座大山,象大鼎的三条腿,直上直下地矗立在那里,各自方圆数十丈。相传当年夸父与太阳赛跑时,就是用它们支鼎煮饭吃的。(据《山海经》编写)夸父虽热死去了,但是他那超人的力量,义无反顾的勇敢,顽强的轂力,進求光明的精神总给我们民族带来一股振奋向上的力量。特别是夺父死后仍旧不忘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更是使人感动不已。在对英雄事迹的描述之中寄窝着人们的歌颂与赞美,同时也委婉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标准
黄帝寻见大隗神
黄帝要到具茨山去见大隗神,向他请教治理天下的大计。由方明给黄帝驾车,昌寓做陪乘,张若和谮朋两人做前马,在前面探路,昆阁和滑稽两人驾副车随行在后。当他们一行人走到襄城的野外时,七位圣人都迷路了,荒郊野外没有行人,到哪里去问路呢他们毫无目标地走啊走,恰巧,走来了一位牧马的少年,七位圣人喜出望外,急忙上前去问路。他们向那少年问道;“你知道具茨山在哪里吗”少年回答说,“知道他们又向少年问道:“你知道大隗神现今在哪里吗”那少年回答说:“知道。”黄帝听了少年的两次答话很是惊奇,他小小的年纪竟然知道神人和神山的所在,一定不是普通的凡人。黄帝走向前去对那少年说:“太了不起了,神童!你不但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神。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呢”少年回答说:“治理天下也不过如此而已,你又何必多事呢”少年一边说着,一边轻松自在地牧放他的马匹,又接着说道:“我年少的时候,独自一人将要遍游天地四方之内我不慎得了眼病,见风便流泪。后来遇见了一位老者,他教导我说:‘你该驾乘太阳车周游才是’。我听信了他的话,乘坐太阳车,日出而游,日入而息,顺其自然。现在来到了襄城的野外,我的眼病也好多了。我还将要遨游天地四方之外。治理天下之事也不过就是这样罢了,我又何必多事呢”黄帝听了少年的话还没有明白话中的含义,便又说道:“治理天下这样的事情,确实不是夫子的事情,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向你请教怎样治理天下”少年并不答话,告辞而走。黄帝又向前迫问,于是那少年说:治理天下,和放牧马匹这二者有什么不同呢牧马,不过是除去危害马匹生长的那些条件和事情罢了。”黄帝这才悟出了要顺其自然的道理,于是行大礼拜谢那少年,并尊他为天师,便起程转回去了。原来那少年便是大隗神。(据《庄子·徐无鬼》编写)这一则神话中宣传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我们民族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种治理社会的政治主张。就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主动性、积极性这些方面来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梦游华胥
黄帝作了十五年天子,很高兴天下人都拥戴自己,于是他便开始保养性命,享受音乐歌舞美食美色,结果反倒弄得肌色枯暗,头脑昏昏沉沉。又过了十五年,他最忧虑的便是天下治理得不好,于是他竭尽聪明才智为百姓办事情。结果肌肤枯黑,头脑昏昏沉沉,天下也没治理好。他感慨地说:“我的过错太大了。保养我自己,尚且是这样;那么治理天下万事万物,那又会怎样呢”于是他放下万端朝政,走出宫殿,去掉侍御人等,撤掉美食,从而放松自己到自然塘界中去,三个月不问政事。有一天他白天睡觉,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到了一个叫做华胥氏的国家。这个国家在弇州西方、台州的北边,不知道离齐国有几千几万里远。不是坐船、乘车,或者步行可以到达的地方,自己来到这里是神游,是魂魄来游。这个国家里没有官长,什么事情都是顺其自然;这里的百姓没什么特殊的嗜好和欲求,也是顺其自然y他们不以生为快乐,也不以死为可恶的事情,所以没有什么寿长寿短的分别;对人一视同仁,没有亲疏的分别,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强烈的爱和憎;不知道什么叫背叛和逆行,也不知什么叫向着顺着,所以没什么利和害的计较。他们全都是一些无所谓爱与憎、元所谓畏惧和忌恨的人。进入水里去,他们不会被溺死,进入火中,不会觉得烧灼;踩在空中行走,就像踏在实地上;躺在空虚之中,就像躺在床上;云雾遮不住他们的眼光雷霆不能使他们震惊改变听闻;美的丑的都不留心,高山低谷都挡不住他们的脚步。这都因为他们是神人黄帝醒过来后,心中忽然有所醒悟,得到了启示,于是召集天老、力牧、太山稽众大臣,对他们说:“我困居三个月摒除杂念,放弃声色娱乐,修心炼性,思虑从中得到养生、理物的大道,毫无所获。我累得疲倦了,睡着了,做了一个梦,就是华胥国那样。现在我明白了,那最高的“至道’是不能用人的常情追求而得到的啊。我现在明白了,也得到了,却不能用语言明明白白地讲清楚给你们听。”又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几乎和华胥氏国家的盛况相近了,于是黄帝仙逝而去,百姓感念他,为他哭泣,有二百多年之久不曾中断。(据《列子·黄帝篇》编写)黄帝关于华胥国的梦境正是我们祖先对自由和类好理想迫求的写照。没有官长的压迫,没有死生的困扰、没有恣意夺走人类生命的水火灾难的磨难;高山险峰、云雾雷电也不能阻挡人类的穿行。这些玄远的梦想,经过世世代代的先人们的不懈奋斗,到了今天,在某些方面才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实现。这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的:想象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厚动力。
黄帝问道
黄帝做天子,做了十九年,政令畅行天下四方,天下已洽。他听说神人广成子现正在西北的仙山空同那里,便要去见他黄帝见到了广成子说:“我听说尊夫子您已经达到了最高的道的境地,请问至道的精华是什么我打算取得天地的精华,用来助佑五谷的生长,用来保护和养育我的人民。我又打算把握阴阳,从而把握和操纵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广成子说:“你所要问我的,都是一些有形状有质地、用眼睛看得见的实物罢了,而你所要掌握的,更是实物的残余。自从你做天子治理天下天上的云气用不着你去聚敛,到时候便下雨;草木用不着你操心费力,到了时候自然变黄而飘落日月光照大地,有天地以来就如此。你怀着小人的狭窄的心胸,目光尖尖地专注于实物,又怎么能和你谈论最高的道呢”黄帝听了广成于的这番话便退下去,回到了京都,将天子的高位放弃了,搬出宫殿,自筑一间简陋的房子住进去,睡在白茅草上。住了三个月司仙山去拜见广成子。广成子头朝南而卧,黄帝顺着南风而拜下,以膝代步来到广成子脚下,大礼参拜而问道:“听说尊夫子达到了高最的道的境界,请问修身该怎样又怎样可以长生”广成子突然立起身来说:“你问的问题太好了!进前来,我告诉你什么是至道。至道的精华就在于玄深幽冥、难以认清:至道的极限,昏昏默默,寂然邃远,听不到也看不见,守神思静,不要劳心劳身,不要启动你的精神,眼什么也不要看,耳什么也不要听,心什么也不要想,把你的精神守护在你的身体之中这样就可以长生。你要做到慎内而闭外,内,保持虚静清摒弃杂念;外,要排除多欲多知,多知就会破坏你身体的功夫这样我可以引导你登上大光明的境地,还可以送你到至阳——一到处是阳光的广原,你可以与日月同光;我可以引导你去那无思无虑的窈冥的境地,我可以送你到至阴——没有一点儿光亮的广原,令你忘却一切。天地有自己的职能,阴阳二气交替,时而显阴藏阳,相反时而显阳藏阴。谨慎地修炼你自身,道将自然而然深厚起来。我一心守道,处于阴阳二气的交合点上,所以我活了一千二百岁,我的身体还不衰老。”黄帝心有所悟,行过大礼,说:“广成子您是顺其自然而得长生了。”广成子说:“你过来,听我告诉你。那“道’做为一种事物是无穷尽的,然而人们认为它是有终了的;‘道’作为一种事物,它是没有极限的,而人们却认为它会有个头儿。得到我讲的道’,对上说可以做太皇,对下说可以为国君失掉我的道的人,虽可见光明,但已落在土地中,现在的百物昌盛,都是出于土地又返回土地。所以我要和你离开土地,进入无穷无尽的道之门,去遨游在无边缘无极限的广原,和日月同样放射光辉,和天地并存。我泯灭了自己吗我已离开众人很遥远了吗人们都死去了,而我却活下去。”于是黄帝随广成子而去。(据《庄子》编写庄子认为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不夏把统治天下当作负,这样才会得以长生。庄子讲述这个故事主要是论证“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是消极的。但在消极之中也反映出一些正确的认识:劳心伤形;也会给人一些积极的启示:不要斤斤计较于名利得失,要心胸豁达,宽容大度,善于忘却烦恼,保持身心的虚静愴悦。庄子讨论的虽是哲学命题,但他却涉及到廷年益寿的长生之术,而追求生命的永恒却是从有人类以来便出现了的命题,今后它也将是人类不断探讨的问题之
象罔索珠
从前,黄帝有一颗又黑又亮的大宝珠。这颗宝珠冬天发热,握在手里可以取暖;夏天发凉描在怀里可以降温,晚上还可以用它照明。黄帝十分珍爱,不管走到哪里都时刻带在身上。这一天,黄帝经过赤水到昆仑山去游玩,回来的路上,黄帝只顾观赏沿途景色,这颗宝珠滑落到赤水边的草丛里,他都没有察觉。直到回宫之后,黄帝才发现宝珠不见了,急忙派一个叫“知”的臣子回去寻找。知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带领众人就沿着黄帝走过的路寻找。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黄帝又派离朱去找。离朱就是那个在昆仑山服常树上躺着看守琅玕树的天神。离朱长着三个脑袋,六只眼睛,是众神之中有名的干里眼,他能同时看清东西南北四方的事物,能在百步之外看清秋毫的末梢。“千里眼”去找一颗发光的大宝珠,本该是件非常容易的事,谁知过了两天,离朱也空着两手同来了。黄帝便又派了一个叫吃话的神去找吃诟这个神口才好,非常善辩,黄帝以为善辩的人头脑一定清楚,那么找东西也一定不成问题,实际善辩与找东西的关系并不大。吃诟去白白忙活了好几天,这已是意料之中的事了。黄帝实在没办法了,最后只好叫象罔去试试。象罔这个神干什么事都是漫不经心,恍恍惚惚,大大咧咧的。这一点,黄帝早就知道,可对他又抱有一线希望,因为众神都说象罔表面看着象是粗心大意,其实比谁都有神通。果然,不着急不上火的象罔慢慢腾腾地来到赤水边,什么也不算计,也不弯腰四处寻觅,他飘飘忽忽地径直走到一丛高草前,伸手从中掌出一个大泥团,象罔把大泥团放在赤水里一涮。嘿!明光闪烁,这正是黄帝丢失的那颗宝珠。黄帝喜出望外,连连惊叹:“真是奇怪啊!怎么无心的象罔竟然毫不费力就找到了”从此,黄帝就更加珍爱这颗宝珠,生怕再丢了。可是由于黄帝三番五次地派人去找这颗珠,宝珠的名气就更大了。有个雷蒙氏的女儿得知了这颗宝珠,就千方百计想得到它。后来她也不知使了什么魔法居然将这颗宝珠从黄帝身上偷了出来。黄帝又派象罔去勘察这颗宝珠的下落,当得知是被雷蒙氏的女儿偷去了黄帝气得咬牙切齿,立刻派天兵天将去捉她。雷蒙氏的女儿闻讯后拔腿就跑,结果被一条大江堵住了去路。天兵天将眼看就要追上了,匆忙之中,雷蒙氏的女儿怕被捉去换刀,心一横就带着宝珠跳进大江中。后来变成一个长着马头龙身的怪物。因为她的样子长得太怪,人们便管她叫“奇相”。从此,奇相就成了这条大江的水神。这条江当时叫汶川,也就是现在四川省境内的岷江。据说,大禹治水到岷江时,奇相还帮过他很大的忙呢。至于黄帝的那颗宝珠,很可能至今还在岷江水中呢。(据《庄子》、《蜀典》等編写《庄子》书中讲述象罔索珠的故事本意是用来阐述道家的思想,是说“道”不是感官可以感觉到的实体,也不是言辫可以把握的事物,只有弃除智巧言辩,在静默无心的状态中才能领悟到它的存在
帝擒蚩尤
蚩尤姓姜,是炎帝的后代,辅佐西方天帝少吴治理西方,掌管秋天。炎帝与黄帝是兄弟,所以蚩尤与黄帝也有点血缘关系呢。蚩尤与别的天神不同,他不是一个,而是一大帮。有的说蛰尤兄弟有九九八十一个,有的说是八九七十二个。一个个青面獠牙,面目狰狞,身躯高大,力大无比,也长着象他祖先炎帝一样的牛头,长着坚利的角。只不过他们是铜头铁额,耳边鬓毛直竖坚硬,如同剑戟。长着四只眼睛,八只手、八条腿,能爬能立能飞。长着野兽一般的身躯,能说人语。牙齿能有二寸多长,坚硬无比,以沙石铁块为美餐。这帮恶神颇有神力,又善于制造各种兵器。蚩尤兄弟对黄帝的统治不满,更不满足于原有的职位,想要借南方苗民之力扩充自已的势力范围,想与黄帝争夺天帝之位。苗民虽因受黄帝的歧视而颇为怨愤,但还是不愿为蚩尤卖命。蚩尤兄弟勃然大怒,对不服从命令的苗民施以种种刑罚。或是施以劓(b)刑,割去他们的鼻子;或是施以耵(er)刑,割他们的耳朵;或是施以椓(zhu)刑,割去他们的生殖器;或是施以黥(qng)刑,用刀刺刻他们的面额,再涂上黑色。残酷的刑罚吓得苗民一个个战战兢兢,逼得没有办法,只好随着蚩尤四处侵掠。蚩尤先在炎帝管辖的范围内同事,但炎帝实力衰退,无力征伐蚩尤。其它一些恶神欺负炎帝的软弱,也纷纷滋事扰民。故天下万民希望黄帝能实行天帝征伐之事。黄帝本来是主张德治,反对武攻的,故多次派人以仁义之道劝说蚩尤,蚩尤根本不理睬,以为这是黄帝的软弱,继续烧杀抢掠。黄帝仰天长叹,被逼无奈,也只好操持军队,训练熊、罴、貔(p,似虎又似豹的猛兽)、貅(x×,种五趾的大虎)、躯(chu,似貍的猛兽)、虎六种猛兽冲锋陷阵。这六种野兽凶猛骁战,后人常用它们来比喻勇猛的军队。众恶神纷纷降顺黄帝,唯独蚩尤不降,反而更加凶残,竞要问鼎中原,争夺黄帝的天帝之位。他们打着炎帝才有资格打的大旗,以南方大帝自居,率领魑魅魍魉和苗民浩浩荡荡一直可北的涿鹿。黄帝率领了四方鬼神,天下众民和各种猛兽来阻击量尤的侵略。双方在宽阔的原野上布下了军阵。黄帝心知先下手为强,要打他措手不及,就命令久经训练的猛兽为先驱,各方鬼神作为主力接续,天下众民作为后备。吩咐停当,黄帝就登上高冈,使劲擂起战鼓,只见黑压压、乌沉沉的一大片,猛兽张着血盆大口咆哮着冲向蚩尤的军队,直咬得蚩尤部下鬼哭狼嚎,节节败退。黄帝脸上露出了微笑,一时兴奋,想速战速决,竟双手使劲摇动令旗叫四方鬼神及天下众民一齐进攻。只见黄帝的军队铺天盖地地冲向蚩尤,两军搅作一团,只听杀声四起,惊天动地。眼看蚩尤军队有些招架不住了,可是这时天地之间忽然涌起浓浓的白雾,什么也看不见了,也分不出谁是谁了。喊声煞时停了下来,战场上死一般的沉寂,黄帝部下象没头的苍蝇,只顾弯腰寻觅逃出大雾的出路。可是在这大雾中,大家都象喝醉了酒,昏昏沉沉,竟分辨不出哪是东南西北了。原来这是蚩尤兄弟使的法术,他们想借大雾挽回败局,困死黄帝的军队。大雾一连弥漫了好多天,只见增多不见减少,军中给养也供应不上了。黄帝愁眉紧锁,一筹莫展。就命令臣子风后赶快想办法测准方向,好突围出去。其实风后这些天也一直在绞尽脑汁想办法,他已研制出一种“指南车”,这车上站着一个磁铁作的小仙人,伸出一只手臂,不管车身怎样转动,他的手臂总是指向南方。黄帝大喜,后来就靠这辆指南车辨明了方向,突出了大雾的围困。黄帝部下人心惶惶,不断有人离队出走,部将建议抓回开小差的,斩首示众,以整军风。黄帝为人宽厚,连连摇头,他不愿强人所难,执意挽留。可心中却是十分烦躁,决定探知众兵吏在脱离危险之后还要逃跑的原因。原来这又是蚩尤兄弟使的诡计。他们手下有许多魑魅魍魁。魑魑长着人一样的脸,野兽的身子,四只脚。魍魉个子不高象三岁的娃娃,浑身黑红色,长耳朵、红眼睛,乌黑发亮的长头发,喜欢学人说话。它们都具有迷惑人的本领,发出的怪声能搅乱人们的神经,使人变得迷迷糊糊,失去理智,会跌跌撞撞地顺着声音走去,使自己作为美餐亲自送到魑魅魍魍的嘴边。黄帝得知所谓“逃跑”的兵士都是被魑魅魍魎给迷惑去了,勃然大怒,立刻命令兵士一齐吹起用牛羊角做成的军号。黄帝知道这些山精水怪们最怕龙的声音,而这种号角的声音与低沉的龙吟极其相似。号角齐鸣,有如千万条巨龙齐声怒吼,吓得魅魍一个个胆颤心惊,袍头鼠窜,再也不敢迷惑黄帝的兵士了。满山野的“龙吟”使黄帝想到住在凶黎土邱山上的应龙。应龙是长有翅膀的神龙,能蓄水行雨。黄帝便请应龙前来助战。不仅龙吟可镇住魑魅翹魎,而且可用大雨攻击蚩尤。没想到应龙的吟叫暴露了军机,蚩尤察觉到黄帝可能要用水攻,就去请来了风神飞廉,雨神屏翳。所以当应龙蓄水行雨时,风神飞廉兴起狂风,把雨水全吹到黄帝阵地这边来了。雨神屏翳又兴起暴雨,黄帝部下抵挡不住,都逃向高冈以避水淹,不多时候,黄帝阵地上已是汪洋一片。黄帝看水攻不成,连忙叫来旱神“魃”,魃是黄帝的一个女儿,相貌奇丑,身高仅二三尺,祖胸露乳,眼睛长在头顶上,行走如飞,终年穿着青色衣衫。魃的神力颇大,所到之地,天下大旱。黄帝不轻易叫她出来,但此时不比平时,非她不可。只见女魃来到战场上,双手高举,口中念念有词,然后仰头大呼:“收!”刹时间只见风雨骤停,烟消云散,满天变得晴空万里,烈日当头,水泽干涸得裂了嘴。量尤兄弟惊慌失措,掉头而逃。满山遍野的黄帝兵马从山上直冲下来,杀死许多量尤及其手下妖魅。黄帝见蚩尤人马跑得远了,也没叫部下夯追不舍。因为这些天来部下一直泡在水里,也该休整一下了。另外,更主要的原因是黄帝又想出了一条妙计。在长期的战争中,黄帝已充分认识到战鼓的巨大作用,它可以振奋部下的斗志,震慑敌人的威风,瓦解敌人的军心。就派人到东海的流波山上去捉一种叫“夔”的猛兽。夔的形状象牛,黑色的身躯,头上无角,只有一只足,可以自由出入海中。每当出入大海时,总要带来狂风暴雨。双眼闪闪发光,如同日月,伸脖子大叫一声,就如同惊笛炸响。黄帝知道用夔皮制成的鼓,鼓声最响,可以吓坏鬼怪。于是,黄帝制作了八十面夔皮大。又派人到雷泽中去捉雷神。雷神长着龙身人头,它常拍肚子玩。它轻轻一拍肚子,天空中就响起一个炸雷。黄帝派人从它身上抽出一根大骨头作鼓槌。用雷神骨槌敲夔皮大鼓,鼓声惊天动地,一敲能传到五百里之外,连击时声达三千八百里之外。当蚩尤兄弟率领残部卷土重来之时,黄帝亲自持雷神骨槌擂起夔皮大鼓,果然山摇地动,震耳欲聋。本来就怕声响的妖魅们震得脑袋象炸开了一样,只顾捂着耳朵逃命,哪里还有心思恋战,量尤兄弟被鼓声吓得不能飞起。黄帝的天兵天将乘胜追击,杀得量尤兵马尸横成山,血流成河。余下的量尤残部落荒南逃,再也不敢滋事生非了。黄帝把生俘的蚩尤先用枷锁锁了,后来全都处以极刑。怕他们尸骨合体复生再闹事,就把砍下的头埋在东平那寿张县阐乡城中、民间称为尤冢。坟高七丈,常有红色云气从坟孤冒出,就象红色的丝帛迎风招展,百姓称之为量尤旗。把量的肩膀、大腿埋在山阳巨野县,人称为肩髀冢,也有七丈多高。儿年之后,蚩尤手下众妖魅的鲜血凝结得如红石一般坚硬,骨头变得象石灰一样白,脂油流淌如同泉水倾注。曾用来锁蚩尤的枷锁被扔在宋山上,后来变作一片枫林。枫木年头久长出象瘤子一样的大鼓包,遇到狂风暴雨的天气,大鼓包上就会钻出一棵树枝,一夜之间就能长出三五尺,形状象人鬼,有眼有嘴。江浙一带人称之为枫人,亦管它叫灵枫,并把它当作神灵来侍奉。那里的巫现将灵枫取下,用它作法术十分灵验。可是,灵枫并不是谁都可以取下的,要是取得不得法,它就会化得无影无踪在黄帝攻打量尤的过程中,黄帝手下的一只躯虎,吃人吃红了眼,误把一过路女子吞了下去。虽然立刻拽了出来,但早已是七零八碎,血肉模糊了。尽管气管被咬断了,但还有微微的气息,直到第七天也没断气。黄帝哀怜她,就对她施以重葬,用双重棺木先将尸体装殓了,外层又用石头砌成椁,保护棺木。这在当时是地位很高的人才能享有的待遇。后来,有种鸟在她的坟基上来回盘旋,不停地鸣叫“伤魂、伤魂”,声音凄厉,令人毛骨悚然。人说这是死去女子的灵魂变化的。若有屈死的人,这种鸟就会飞到屈死鬼国家的园林中替他鸣冤。蚩尤虽然死了,但是他们的神威还存在。天下凡再有造反谋事的,黄帝就画出蚩尤的形象威吓天下闹事的人。这些闹事者见了量尤的画像,竟以为尤还没死,一个个都战战荫,唯命是从黄帝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还特地创作了一组名叫《相鼓之曲》的音乐纪念表示庆贺。(据《述异记》、《太平御览》等编写)
伴随着剩余财产的增加,部落成员与酋长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争夺财广的斗争也日益激化。黄帝擒蚩尤则反映了远古时代两个部落间的战争。黄帝代表着正义的一方,蚩尤则代表着邪恶凶残的侵略者,在这两个形象中寄寓着先民对正义的赞类和拥戴,对邪悉的痛恨和鞭挞。
黄帝琐闻
黄帝与炎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他们本是兄弟,都是古帝少典的妃于所生。不过,是不是少典的同一个妃子所生,说法就不同了般是说少典妃女登在常羊山游玩中受土神所感而生炎帝。少典妃附宝看见大雷电缠绕着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光照四野,受雷神所感而有孕,十五个月之后在寿丘(今山东充州曲阜东北六里)生下了黄帝。炎帝为兄,黄帝为弟。黄帝本姓公孙,因长期居住在姬水,故改为姬姓。名叫轩辙。后接替炎帝作了中央天帝。中央天帝于五行属土德,土为黄色,故称黄帝。黄帝生下来就能侃侃而谈,幼小时就才智兼备。黄帝生就一副圣人之像:长着上下眼眶平正而长的眼晴,眉骨圆降,额头宽阔饱满,长长的胡须,九尺多高的大个子,奇特的是他长有四张脸,可以同时观看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黄帝作中央天帝时,将天廷行政机构设置得相当完备。土神后土辅佐他,手里着一条绳子统管四方天下,象征中央天廷的神兽是黄龙:由太是担任东方天帝,木神勾芒辅佐他,手里拿着圆规主管春天,象征东方的神兽是苍龙;炎帝担任南方天帝,火神祝融辅佐他,手里拿着一支秤杆主管夏天,象征南方的神兽是朱雀;少昊任西方天帝,金神收辅佐他,手里掌着一把曲尺主管秋天,象征西方的神兽是白虎;颛项任北方天帝,水神玄冥辅佐他,手里拿着一个秤砣主管冬天,象征北方的神兽是玄武。黄帝生淮宽厚仁爱,主张德治,反对武攻。他执政时期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把许多发明创造都归功于黄帝。据古书上记载说,黄帝发明制造了车,所以叫轩辕氏。轩辕的本义就是车的意思。也有的说是因为黄帝居住在轩辕山,所以叫轩辕。还说在炎帝时,老百姓已开始食用五谷粮食了,但还只是把谷粒放在石头上烧着吃,黄帝发明了锅、盆一类炊具,人们才开始把谷粒煮成饭吃。黄帝崇尚礼仪,亲自设计制作了冕minl)。冕旒就是古代天于的礼帽和礼帽前后的玉串。人们以前总是饮用河水,离河水远的百姓取水非常不方便,黄帝就发明了打井的技术,给百姓生活带来很大方便。黄帝在攻打蚩尤期间,为了训练士兵的组织配合、灵活应对以及奔跑进攻的能力,提高土兵的身体素质,还发明了“蹴鞠”游戏。蹴鞠实就是踢足球,也是将队员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也在两边各立一个大门,一般是用竹竿作门柱、上面结纲承球,以踢进球数的多少决出胜负。“蹴鞠”在当时主要用于军队中的训练。比赛时热闹非凡,观战者奏军乐,擂战鼓以壮声,鼓舞土气。若从历史上考证,中国很可能是足球的发样地。黄帝与西王母在王屋会见之后,他认为应该让西王母这样漂亮的女人看到自己的形象,就叫臣子尹寿研究铸造镜子的技术,尹寿还真地研究铸造出十二面大镜子,每月都有专用的镜子。此外象史官苍颉发明了文字,史皇发明了绘画,伶伦制作了定音竹管,制定了乐律,巫彭发明了医药,俞跗发明了外科手术,雍父发明了脱谷的木杵石日,隶首发明了算数,皇运用针贪草药治疗马病,货狄发明了造船技术……。黄帝执政时期是中国经济、文化莲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各方神衹恭行职守,年年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顺的柔风从不把树枝刮响,轻绵的细雨从不把土块击碎。在黄帝所居中央天廷的石阶两侧,长种叫屈轶的神草。奸佞之人要想进入朝廷,屈轶神草就弯腰指向他。有了屈轶草,奸人就再也不敢进入朝廷搬弄是非了。所以这种神草也叫指佞草,只有太平盛世时才长出来黄帝有四个妃子,四个妃子共给他生了二十五个儿子。西陵氏女螺相是正妃,她为黄帝生了两个凡子,一个是玄嚣个是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了高阳,高阳就是北方天帝顼,后来顯顼又继承其祖黄帝,作了中央天帝。嫘祖创始了养蚕业,后人祀她为“先蚕”。先蚕也就是蚕神。嫘祖还喜好远游,曾跟从黄帝到南方远游,半路上死在衡山,黄帝就在那里埋葬了她。黄帝因她死在远游途中,便封她为祖神,祖神也就是道神。古人远行之前都要祭祖神嫘祖,以求一路顺风平安无事。黄帝的次妃是嫫母。嫫母是当时女人中最丑的一个,额头突出一个大鼓包,就象挂了一个秤砣。面色黑黄,彝梁塌陷,形体雍肿粗。后人模拟她的丑恶相貌制作成假面具,古人把这假面具称作“魅(qi)头”,戴在脸上吓唬驱赶疫疠之嫫母像貌虽丑,但是她最有贤德,故黄帝她,让她负责训导后宫女妃。黄帝那两个妃子,古书上没留下什么记载。关于黄帝去世的说法是很多的。有的说黄帝十七岁即位,作了一百年中央天帝,在他一百十七岁那年的八月十六日在涿鹿去世,埋葬在桥山。有的则说黄帝活到三百岁。有的则说黄帝根本没有死,而是升天成仙了,说得还非常详细。说黄帝在首山采铜,用这些铜在荆山脚下铸造三足大鼎。虎豹百禽都来帮助黄帝观察火候熔铸铜鼎黄帝终于铸造出三个大宝鼎,用这三个鼎象征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鼎高一丈三尺,大小有如能装十石东西的瓮,上面铸有黄龙腾云的图像,其中还满满地刻绘各种神兽。其中有一宝鼎上还刻有八个篆文;“真金作鼎,百神率服。”这三个宝鼎能预见未来的吉凶存亡,不用烧火,鼎中的水自己就会沸腾起来;不用往里添水,鼎里自己就会充满水;放上内,不用烧火,一会儿就熟了,而且自己会产生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不用搬动,大鼎自己就会行走,它们有时很轻,有时很重,天下政治清明,大鼎就格外沉重;天下政治衰败,大鼎就轻,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鼎铸成之后黄帝自已选定死亡的日子,并举行仪式与群臣辞别,群臣将黄帝葬在桥山。五百年后桥山崩裂,黄帝墓穴中空空荡荡,根本没有黄帝尸骨,只有黄帝的宝剑和红鞋。第二天清早这宝剑和鞋也不见了。又有的书上说,鼎铸好之后,有一条黄龙垂着龙须从天降下来接黄帝。黄帝面带笑容,欣然骑上龙背,手下群臣和后宫女妃又有七十多人骑上龙背,龙背坐满了,龙就冉冉飞起。余下的小臣不能骑上龙背,就抓着龙须,结果龙须断了,众小臣摔个半死,龙须入地化为龙须草。黄帝所携带的弓也从龙背上掉了下来。百姓仰头望着黄帝乘龙飞上天去了。炎黄子孙都知道,黄帝一直在天国中注视着我们华夏民族的不断发展强盛。(据《淮南子》、《帝王世纪》等编写)黄帝是华夏民族的祖先,关于他的故事寄寓着古代人民对理想领袖人物的歌颂与期待,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宽厚仁爱、勤劳勇敢和惊人的聪明才智,从中还可了解到大约在五六千年前的黄帝时代社会文明历达到的程度。
刑天舞干戚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里面有这样的诗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是在赞扬一种英勇不屈的精神。那么,“刑天舞干戚”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刑天与黄帝争夺中央天帝的宝座,被黄帝砍掉了脑袋,人们才叫他刑天的。天是头顶的意思,刑天就是被砍掉了脑袋的人。由于刑天这个名字最能表现他的性格,于是就广为流传,而他原来的名字反而被人们忘记了。刑天本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多年来一直跟随在炎帝的左右。他精通音律,当炎帝执掌中央天帝大权教导人民稼稿的时候,刑天曾创作了一组名叫《下谋》的歌曲,歌颂炎帝的功绩,其中有一支歌叫作《扶犁》,还有一支歌叫作《丰年》。刑天对炎帝的宽厚仁爱十分敬佩,但对他的儒弱忍让却十分不满炎帝本是中央天帝,管辖整个字宙,后来他的兄弟黄帝的力量逐渐强大了,炎帝居然自动让出中央天帝的宝座,甘心屈驾黄帝之下,到南方作了一方天帝。后人讹传说由于黄帝打败了炎帝,炎帝才被迫让出宝座到南方的,这实在是天大的冤枉。这全是炎帝的臣子蚩尤造成的误解。量尤要与黄帝争夺天帝之位,他没经炎帝许可,就打着炎帝的旗号,四处招寡神鬼,后人就以为是炎帝和黄帝在河北阪泉交过兵呢。其实,黄帝、炎帝都是仁爱宽厚之帝,他们之间关系一直很和睦。但炎帝手下的臣子却不满意他让出中央天帝的宝座,刑天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一直鼓动炎帝收回中央天帝的神权,炎帝始终没有答应。刑天依仗自己的身高力大,想只身匹马去跟黄帝讲理刑天偷偷离开炎帝,一手拿了盾牌,一手掌了大板斧,气冲冲地一路杀向中央天廷。大廷卫兵交戟阻拦,刑天虎须倒竖,怒目圆睁,口里大骂,要黄帝出来讲理。黄帝在廷中得知有一巨汉手持盾牌大斧要与他讲理,为防不测就披挂齐整来到廷前。刑天一见黄帝,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吼叫,历数黄帝的侵夺兄弟权位的不仁不义,黄帝只是笑而不答。刑天如何按捺得了胸中怒火,用盾牌轻轻一撞,就把天廷卫兵撞出老远,刑天挥舞着盾牌和大斧,一个箭步冲到黄帝面前,挥斧就砍,黄帝举剑相迎,众天兵天将把刑天团团围住,搅作一团。黄帝不忍杀死这个刚烈忠臣,无心恋战,就边打边退,一直退到最西边的常羊山,这是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太阳、月亮落山的地方。刑天是愈战愈勇,连砍黄帝于下数百名战将,最终毕竞是寡不敌众,被众天将绊倒在地,活提了去。刑天被捆绑着押来见黄帝,黄帝仍是笑语相待,但刑天仍是骂不绝口,黄帝料定若生放此人,必定会招来许多麻烦,只好挥泪下令处以极刑,斩去他的脑袋。谁曾想刀起头落,刑天的脑袋蹦起三尺多高,仍旧是怒目圆睁,骂不绝口。无头的躯干也不倒下,居然还挣脱了绳索,以双乳为目,以肚脐为口,继续挥舞着千戚。众神又砍去刑天的双手,刑天仍用胳膊持拿着盾牌、大斧,挥舞不停大骂不止黄帝深受感动,心中十分敬佩刑天的刚烈英勇,就令手下将刑天的头厚葬在常羊山旁。据说,这个无头的刑天至今还在常羊山下,继续挥舞着盾牌、大斧。(据《山海经》编写)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开始萌芽,人类的社会关系也日益复杂化。到了氏族社会末期,部族首长利用自己的权力,占有较多的财产,从而与部族的其它成员发生尖锐的矛盾冲突。这样的社会存在导致了反映人类初期社会关系神话的出现。“刑天舞干戚”就反映出远古时代被压在社会底层的部落成员与最高统治者之问的矛盾斗争,表现出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它出现在中国古代这样一个不重视个体人格自由的黑暗时代中,尤其难能可贵,独放异彩
陶正宁封
远古的时候,人们没有锅碗盆盘这些炊具,打来的野兽只能架在火上烧着吃,收获的谷物也只能放在石片上烤着吃。人们常常吃生,硬的食物,胃肠大都患有疾病。人们也没有打水的器具,只能依水而居。一到天旱的时候,人们可就惨了,往往要跑到很远的地方才能喝到水。据说到了黄帝作中央天帝时才发明了烧陶的技术,解决了这些生活难题有的书上说是黄帝发明了烧陶技术,也有的说是宁封发明的。宁封原是隐居在蜀地青城山中的仙人。青城山是由五座高峰组成,五座高峰连绵起伏,象一座天然的大屏风。宁封修炼得道,擅长龙骄飞行之术。黄帝曾专程到青城山向宁封请教龙飞行之术。交谈之中还提到了烧陶的事情,原来他们都已经在长期使用火的实践中发现了黄泥用火烧过会变得非常坚硬的特性,并且不约而同地想借黄泥的这个特性烧制各种器皿。黄帝非常高兴,就邀请宁封到他朝中作了陶正,并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宁封后来也就自然成了宁封丈人陶正就是专门负责烧陶的官吏。宁封作了陶正之后,就日夜琢磨,试验,可是总掌握不好火候,不是火急了,就是火小了:不是烧得时间长了,就是烧得时间不够;烧出的陶器不是烧得裂了缝,就是一层层地爆皮掉渣。宁封急得坐卧不安,日夜守在窑边。这一天,宁封嚴朦胧胧看见一个长得非常奇特的人向他走来,向他一五一十地讲述烧窑的方法,并亲自替他掌管炉火,炉灶中居然慢慢地冒出五色烟雾来,烧出的陶器又光滑又结实。宁封惊喜万分,回头再看那位仙人,早已不知去向。宁封从此就按照那位仙人所教的方法烧窑,烧出许多精美的陶器,也教会了许多的徒弟,但他还总是亲自掌火。有一次,架火烧陶,宁封仍象往日一样跳进火中随着五色烟雾飘飞上下察看火侯。但是火熄灭后,宁封早已不见了。人们在柴火的灰烬中发现了几块宁封的骨头,就将守封的骨灰安葬在宁北山中。人们说“宁封”这个名子就是由此而来。宁封,就是埋葬在宁北山中的意思。这显然是在宁封去世后人们给他起的名字。人们又在宁封原来隐居的青城山下为他修建了一座丈人观,每年人们都来祭祀为了烧陶而献身的“宁封丈人”也有的说,不是宁封自己跳进火中,而是宁封上窑顶添柴禾,密顶忽然塌下,宁封落在火中。宁封并没有被烧死,因为他会龙骄飞行术,人们看见宁封随着五色烟火升上天去了。据《列仙传》等编写)这个款事描述了上古时代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摸索掌握烧陶技术的过程,反映了上古人民运用神话记录传播自已的劳动经验,并歌颂了宁封超人的智慧、不懈的探索和會身烧陶的献身精神。
仓颉造字
远古的时候,人们没有文字,依靠结绳来记事。结绳毕竟太单纯,只能通过绳结的大小远近来区别事情的差异,用绳结记载日期还勉强,要记载比较复杂的内容,可就困难了。后来伏羲氏厂泛取法于天地之间的事物,将传统的结绳方法作了改进,将绳结改用线条表示。长绳结写成长横线,小绳结写成短横线。并且不断总结概括就发明了八卦,虽然八卦还仅仅是长短横线的组合,但这种用线条表示一定意义的方式对文字的发明起了直接的影响传说一直到了黄帝作中央天帝时,黄帝的史官沮诵、仓颉才创造了汉字。古书上对沮诵的记载很少,对仓颉的记载多一些。仓额生得方面大耳,仪表堂堂。奇特的是,他长了四只眼睛,光采奕奕,处处显示出聪明睿智来。仓颉生下来就与别的小孩不同,他总爱用笔到处涂抹勾画,有时画出的东西还挺像呢。长大之后,他作了黄帝的史官。作史官就要记录国家大事和天帝的起居,这光靠结绳可怎么行呢他就总是在琢磨怎样才能把事情永久地记载下来有一天,他偶然看到地上鸟兽践踏留下的足迹,心中豁然大亮。他在想,人们通过地上的足迹纹理可以分辨出是什么禽兽践踏的,那么,用不同线条纹理组合的图形不也是可以表示一定的意义,并且人们可以区别出它们的不同来吗。于是,他就仔细观察天地之间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仰头则观看奎星圆曲的形势,低头就考察研究乌龟身上的花纹和鸟雀羽毛的文彩,山河起伏的形状,指掌手纹的脉络。仓颉起初是用线条将不同的形象描摹下来,然后再一次又一次地将这些图画的线条精简抽象。于是就发明创造出我们最初的象形汉字。发明了文字,再也不用靠结绳记事了。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劳动中的经验都可以记录下来长期保存了。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古书上说,仓颉发明创造了汉字,都惊动了上天。上天知道文字一产生就会有大批的人脱离土地去舞文弄墨,种田的人少了,人民肯定要换饿,于是就陣下许多谷物,让人民储备起来以防饥荒,同时也在提醒人民千万不要“去本趋末”。古书上还说,文字一出现把恶鬼都吓得在夜里放长声的哭号,怕被这可怕的文字弹劾治罪。兔子也吓得在夜里哭泣怕人杀了它,取它的毫毛作笔。(据《淮南子》、《说文解字》等编写)仓颉造字可能只是神话传说,但文字的发明创造确实是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它却真实地记录了汉字产生的原因和过程:由于社会的需要,我们祖先在漫长的劳动生活中取法自然,由简到繁,再由具象到抽象地不摸索改进,终于创造出了汉民族的象形文字。
二门神
在一些古老建筑的两扇大门上或门的两旁常常会看到刻有两个怒目圆睁的凶神,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门神。他们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在东海之中有座度朔山l。山上长着一棵极大的桃树,这棵桃树的枝干弯曲盘延,树冠竟荫盖了方圆三千里的地面。所以这座度朔山也叫桃都山。桃树上立着一只金鸡,太阳刚一露头,金鸡就伸长脖子啼叫起来,告诉人们天亮了。桃树的东北面树枝下有一个大门,这是恶鬼出入的地方,叫“鬼门”。鬼门两侧站着两个凶神,左边这个叫神茶,右边这个叫郁垒,他们兄弟二人最撞长抓鬼,所以被黄帝派来看管恶鬼。他俩日夜站在那里监督检察出入的恶鬼。临近天亮时,是他俩最忙的时候,因为鬼般都是天黑出去,天亮前赶回来。他俩看见有无缘无故就伤害人间百姓的恶鬼,就用芦苇绳子把他捆绑起来,用桃木弓箭将他射死,扔到山上去喂老虎。恶鬼都非常怕他俩,一见他俩的身影就胆战心惊,不敢胡作非为了。但他俩毕竟是人单力薄,哪里看得住那成千上万的恶鬼。有些恶鬼在外面干了坏事,进入鬼门时或者假装温顺的样子,或者躲在其它鬼的身后夹杂在鬼群中就混了进去。所以,黄帝又叫人按照神茶、郁垒的相貌,用桃木雕刻出两个大桃木门神,竖立在大门边,或者在门上画上神茶郁垒和老虎的画像,门上悬挂芦苇绳子。这办法也很见效,恶鬼大老远一见门神的身影就吓得屁滚尿流,躲得远远的。于是民间百姓也跟着仿效起来,每年的正月初一将门神摆出去,把恶鬼都吓跑,以求一年的青利。后来有的人着急,年三十就把二门神摆出去了。唐代的时候又出来两个门神。那年唐太宗患了场大病,每到夜晚就听见寝宫门外抛砖扔瓦和恶鬼哭号的声音,后宫的女妃们每夜都不得安宁,太宗恐惧万分,病愈发严重了。太宗就召来群臣以实情相告,秦叔宝听后,走出行列禀奏生杀人如切瓜,积聚的尸体像聚集的蚂蚁那样多。区区小鬼,何足挂齿1我愿同胡敬德穿着战袍站在门外等候小鬼的到来。太宗准奏,两员猛将立在门外,一夜果然无半点声响。太宗大喜,重重奖赏了二位猛将,又想到他们彻夜把守不能睡觉,太辛苦了。就叫画工画出二人的画像:全副武装,手执寒光闪烁的大板斧,腰中挂着钢鞭和弓箭,怒发冲冠的神态,就像他俩平时的模样,栩栩如生。张挂于外,小鬼居然也望而生畏,不敢靠近。由此,关于二门神也就有了不同的说法。(据《论衡》三教搜神大全》等编写)关于二门神的放事反映出先民对疾病灾害、邪恶势力的恐惧心理,渴望能得到英雄人物的帮助,战胜灾难,消除邪恶。也表现出先民对邪恶势力的憎恶与反抗,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与迫求。
吉祥鸟
传说在天虞山东面五百里的丹穴山上,有种鸟栖居在那里。这鸟的形状象鸡,五颜六色的羽毛上有繁富的花纹。这种鸟的名字叫风風。它头上的花纹是个“德”字,翅膀上的花纹是个“义”字,脊背上的花纹是个“礼”字,胸前的花纹是个“仁”字,肚上的花纹是个“信”字。凤凰鸟只喝清莹的露水,只吃洁净的竹实松籽,它们常常一边鸣叫一边翩翩起舞。它们只有在天下和平安定、政治清明时才出现。当年黄帝登上天帝之位,顺承天命,施行仁义,天下和平安定,但是谁也没见到风凰出现。黄帝昼夜思虑凤凰的形象,就召来臣子天老,问他说:“凤凰究竞是什么样子的”天老说“风凰的前部象鸿雁,后部象麒麟,酵颈象蛇尾巴象鱼,身上的花纹象龙纹,身体象乌龟,下巴象燕子,尖嘴象鸡,头顶着德,翅膀扬着义,背上担负着仁,双翼中间挟带着信,心怀忠诚足踏着正,轻鸣如击打金属,大叫如擂鼓。伸颈振翅,五彩缤纷,和风徐徐,甘雨及时,食有节制,饮有礼仪,出游一定选择其地,即便饥饿也绝不随意栖落。它们的鸣叫不同:雄凤‘节节而鸣,雌凰“足足’而唱,黄昏鸣唱叫‘固常早晨鸸唱叫‘发明’,白天鸣唱叫“保章”,振翅鸣唱叫“上荆”,栖枝鸣唱叫“归唱”。只有风凰能够穷尽探究万物的奧秘,沟通天地之间的联系,达于至道,校定五音,成就九德,观览八方。天下若政通人和,凤凰就会出现。根据天下的政治情况不同,风凰的出现分别有五种情形。第一种是风凰从空中飞过,第二种是风鳳在空中盘旋,第三种是风降落短暂停留,第四种是风凰春秋两季飞来落下居留,第五种是凤凰终身居留不再飞走。”黄帝惊叹说:“啊,真公允啊!我怎么敢想凤凰的出现呢”从这以后,黄帝就穿黄色的衣裳,束扎黄色的衣带,戴黄色的礼帽,在官中浴身吃素,整洁身心,更加勤于国事。于是凤鳳就遮天蔽日地飞来一大君。黄帝从东面台阶走下,面向西,麴躬稽首行了大礼,说到:“皇天降福,我怎敢不奉命承受1”风凰就一直停落在黄帝的东园,栖息在东园中的梧桐上,吃黄帝东园中的竹实,终身也没有离去。相传后来厨()宾王在山上狩猎时捕到一只风凰,他非常喜爱这只凤凰,总希望能听到风鳳的鸣叫,却总是使他失望。他就用黄金给风凰做了一个佥碧辉煌的鸟笼,又喂它山珍海昧,可是风凰鸟面对这些更加戚伤,在鸟笼中过了三年,凤始终也没有鸣叫一声。他的妻子就说:“我听说鸟看见它的同类以后才鸣叫,你为何不在鸟笼前挂个大镜子来照它它以为见到了同类就会鸣叫的。”劂宾王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就在笼前挂了一面镜子,风鹰在镜中看到了自己的形状更加悲戚,不禁引颈哀鸣,其音冲破云霄,震撼人心。风鳳一鸣而气在南方叶检县有座“吊鸟山”,因为曾有一只风凰死在那里,每年的七月到九月间,成千上万的鸟都聚集在这座山上齐声鸣叫着悼念死去的风鳳。(据《韩诗外传》、《山海经》等
关于吉祥鸟凤凰的故事,反映出先民对和平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贤君明主的期待;同时借凤凰乌的形象赞领了超尘脱俗、典雅清高、刚直不阿的高尚品质。
雷神
关于雷神的故事很多。《山海经》上说,在大荒的东面有个大草泽叫雷泽,雷神就生活在那里。雷神长着龙的身躯,人的面孔,他闲着没事时总爱拍肚皮玩,他轻轻一拍肚皮,天空中就响起惊天动地的雷声。黄帝攻打蚩尤时曾从雷神身上抽出一根大骨做成鼓槌,敲打用夔牛皮蒙的大鼓,震耳欲聋的鼓声把蚩尤吓得胆战心惊,飞都飞不起来,束手作了黄帝的俘虏也有的说,雷是一面巨大的石鼓,直径有千多里,撞击它,天空中就响起雷声,天帝用它来表现喜怒的威仪。还有的说,雷是好几个鼓连索在一起,专有一个大力士掌管它们。这个大力士就是雷公。雷公左手拿着连索雷鼓,右手拿着鼓槌,他轻轻一点,天空中就响一个沉闷的雷声,若是使劲敲鼓,天空中就响起惊天动地的响雷;若是左右两手同时用力,将鼓和鼓槌撞击一起,那雷声就能把人击打死有人见过雷公,说雷公长得象只大母鸡,生有两只大肉翅,肉翅就是翅膀上没长羽毛,它的两翅一扑打就响起雷声。雷公只有春天夏天才出来活动,秋冬时藏在山林的土中。猎人控陷阱时偶尔能挖到,雷公刚一露头,两翅使劲一击,“轰”的一声巨响,趁人恐惧时掉头就跑,胆大的猎人紧追不舍,抓到后杀死吃它的肉。有人抓到的象猪一样大。古人说凡是吃雷公肉时又吃了黄鱼的人后来都被雷击死了。古书上还记载这么一件怪事,说有位农夫到田里锄草,正好赶上下大雨,他就跑到桑树下躲雨,雷公吼叫着击打他,农夫用锄头猛力还击。雷公的大腿被打断了,便摔落在地上,不能飞起。农夫一看,雷公的身子象牛羊,头长得象猕猴,嘴唇鲜红,双眼发光如镜,身上的毛、头上的角都有三寸多长还有人见过另外一副模样的雷公。也是在大雷雨的时候有人看见空中有个怪物,身象猪,身上长鳞。这人就挥刀砍杀,把那怪物砍伤,怪物摔在地上,鲜血流了满地,怪物痛苦的挣扎。随着它的挣扎,天空中的雷声也更加响了。这人才知道怪物原来就是雷公,吓得拔腿就跑,不敢再伤害它。雷公那大夜里伤口稍微愈合一些,就飞上天去了。自那以后挥刀砍伤雷公人的房子经常被雷击着火。这人就画了雷公的形像祭祀它,才保住了性命。还有人看见雷公追逐一条小黄蛇,两物在河滩上厮打纠编一团,这人开玩笑似的扔个小石子过去,小黄蛇锵然发出金属撞击声雷公吓得飞跑了。这人再去看那小黄蛇,黄蛇早已不见,河滩上只有一把铜剑上面刻着“许旌阳斩蛇第三剑”有的书上记载得更奇特,说雷神的父亲叫陈铁(hng住在雷州,没有儿子,靠打猎为生。陈铁家有个长着九个耳朵的狗,非常灵异。陈铁每次出去打猎前都要看看九耳犬的耳朵来预测结果。九耳大的耳朵如果只有一个摇动,那么这次只能打着一个猎物;如果三四个耳朵摇动,那么就能打着三四个猎物。这一天陈铁要出去打猎,又来观看九耳犬的耳朵,结果九耳犬的九个耳朵全在摇动,陈铁心中大喜,以为这次一定会打很多禽兽。来到山野时,经过一片长刺的灌木丛,九耳犬围绕着一丛灌木狂吠不离去,陈铁大为惊异。走近一看,原来树丛下有一巨大的蛋,直径有一尺多,陈铁就把蛋携带回家了。这时雷雨大作,巨蛋爆开,有一男孩儿从中蹦出。男孩的手纹奇特,左手是个雷字,右手是个州字。曾有天神进屋给他喂奶百姓知道他是雷神的后代。这男孩长大之后作了雷州的刺史,名字叫文玉。他死后,人们祭他为雷神。《据《山海经》、《论衡》等编写)雷神的故事反映出了先民对于雷电霹雳自然现象的探索和解释,人们还不能科学地解释雷电的产生,误以为雷电等白然现象是由于某个神灵指挥控制的结果。
春皇庖牺
春皇是传说中的古帝庖牺的别称。庖牺的出生充满了神话色彩。相传,庖牺所住的地方有个华胥洲,庖牺的母亲在华胥洲上游览,有青虹围绕着她,很久才消失。青虹一消失,庖牺的母亲就觉得自己有了身孕。过了十二年生下一子,这就是庖牺。庖牺的相貌很奇异:脑袋长长的,眼睛细细的,长着乌龟的牙齿,龙的口唇,眉毛上有白色的长而尖的毫毛,下巴上的胡子一直拖到地面。有人说岁星十二年绕天运行一周,现在庖牺的出生和自然运行的时序相符合,并且听说圣人的出生都有吉祥的征兆,可见,庖牺也是位圣人。从前,远古部落的酋长、三皇之一的人皇长有九个脑袋,长着蛇的身于,开天辟地,使得日月发出光亮,山明海静。从这以后,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究竟过了多少年,很难计算。等到了庖牺时,更有超过前皇之处。庖牺规定了礼乐典章制度;改变了居住在巢穴中吃生食的状况,又调和八方之风,作出八卦;据根日影的长短来确定时同;修建祭祀的场所祭祀鬼神;根据地形确定山岳河流的位置及走向,开始了人间的男婚女嫁,以此来整治人伦。庖,就是“包”的意思,是说庖牺所做的事包罗万象;牺,是祭祀时用的牲畜,是说庖牺把牲畜作为祭品进献给百神。人民敬佩他的智慧和德行,所以称之为“庖牺”。庖牺改变了天地初开时的浑状况,以礼乐等典章制度教化人民,在天下播布最高尚的道德,人民都景仰他,尊敬他。庖牺以木德称王,所以叫做“春皇”。他的圣明之光照耀四面八方,所以又称庖牺为“太昊”。(据《拾遗记》编写)这则故事创迮了一个聪明、智慧、其有高淌道德的庖牺的形象,表现了远古先民对智慧和德行的歌领以及对造福人民的英雄的崇敬。故事中概括地总结了庖牺的功绩,反映了庖牺时代的文明程度。关于庖牺诞生的传说,则反映先民认识能力的低下,还不能科学地解释生育现象,同时也说明关于庖牺的故事可能源于“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时代。后人所以着力渲染庖牺诞生、相貌的奇异,则很大程度上出自于对祖先的神化与柴拜,以便将本部族描绘成天神的后裔,来增强本部族的凝聚力与自豪感
都广建木
在西南的黑水流域,有一片广阔的山野,山野中央有一座高山叫都广山,所以人们称这片山野叫都广之野。都广之野是天地八方的中央。这里的土质肥沃,阳光充足,一年四季没有明显的变化,什么时候都可播种,而且只要把种子撒到地里就行了,不需要人工管理,庄稼会自然茁壮地生长成熟,收获的谷子大豆颗粒饱满,灿灿金黄,象是滑腻的脂膏。草木茂盛,四季常青,各种禽兽聚集在山林之中。吉祥鸟风凰也栖息都广山上,翩翩起舞歌唱都广山巅长着一棵参天大树,这就是建木。建木恰恰长在天地八方的中心点上,相传是当年黄帝测定天地中心之后亲手栽种的。当太阳行到正午时,正好高悬在建木的头顶上,树下一点阴影也没有,站在建木下大声呼喊,声音马上会消散到四面八方,一点回响都没有。建木的枝干挺拔直插云霄,百仞之内绝无旁枝,只在树的顶端才横生出一些弯曲的枝叉。建木的根须则是盘根错节遍布都广。建木叶子的形状象棠梨树叶,果实的形状象藏籽,但个头要大得多,一粒果实就能装满一大车。建木的树皮非常柔韧,撕下一条来,既象古人帽子上的黄丝绳缨带,又有点象黄蛇,软绵绵却拉不断。据说,建木当初是勾联天地之间的天梯,缘建木而上,可直达天廷。东方天帝太吴就曾依建木而上天下地。(据《山海经》、《淮南子》等编写)这个故事是先民根据想象创作出来的,它反映出先民对天地的中心及天地之间的联系等问题进行的探索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