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西经
【题解】
《海内西经》从东到西记载了从今天的西北地区一直到达古代所谓西域的山脉、河流、国家、物产。《海内西经》的记载围绕着昆仑山进行,而昆仑山在传说中是中华文明的圣山,有着无与伦比的尊崇地位。
昆仑山的神秘和华美匪夷所思。它方圆八百里,高万仞。上面有各种凤凰、鸾鸟和各种神兽守护,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等神奇的植物。
本章的记载是真实与神话并存。关于中原本部的雁门、高柳及接近于中原本部的氐国及至氐国以西的流沙的记载基本上反映了西北地区的民族状况和地理风貌。流沙就是今天甘肃以西的沙漠地区,是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的分界线。
海内西南陬以北者。
【译文】
海内由西南角向北的国家、山川、物产如下所述。
后稷之葬(1),山水环之。在氐国西(2)。
【注释】
(1)后稷(jì):传说中周人的祖先。
(2)氐国:即上文提到的氐人国。
【译文】
后稷的葬身之所,有山水环绕。墓地在氐国的西面。
流黄酆氏之国(1),中方三百里(2),有涂四方(3),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注释】
(1)酆(fēng)氏之国:国名。
(2)中:域中,就是国土以内的意思。
(3)涂:道路。
【译文】
流黄酆氏国,疆域方圆三百里。有道路通向四方,国中有一座大山。流黄酆氏国在后稷葬所的西面。
流沙出钟山(1),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注释】
(1)流沙:沙子和水一起流行移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译文】
流沙发源于钟山,向西流,又拐向南流过昆仑山,向西南流入大海,到达黑水山。
国在流沙中者埻端、玺(1),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注释】
(1)埻(dun)端、玺(huàn):都是古代地名。
【译文】
在流沙中的国家有埻端国、玺国,都在昆仑山的东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埻端国和玺国是在海内建置的郡,而不把它们称为郡县,是因为处在流沙中的缘故。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1)。
【注释】
(1)居繇(yáo):国名。
【译文】
在流沙以外的国家,有大夏国、竖沙国、居繇国、月支国。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译文】
西胡的白玉山国在大夏国的东面,苍梧国在白玉山国的西南面,都在流沙的西面,昆仑山的东南面。昆仑山位于西胡的西面。总的位置都在西北方。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1)。上有木禾,长五寻(2),大五围(3)。面有九井,以玉为槛(4)。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5)。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6)。
【注释】
(1)仞:古代长度单位,周代以八尺为一仞,汉代以七尺为一仞。
(2)寻:古代以八尺为一寻。
(3)围:一个成年人合抱的长度为一围。
(4)槛(jiàn):栏杆。
(5)百:这里形容数量众多。
(6)羿:即后羿,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善于射箭,曾经射掉九个太阳,射死毒蛇猛兽,为民除害。羿,或作“圣”。
【译文】
海内的昆仑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下界的都城。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达万仞。山顶有一棵像大树似的稻谷,高达五寻,需五人才能合抱。昆仑山的每一面都有九眼井,每眼井周围都有用玉石制成的围栏。昆仑山的每一面还有九道门,而每道门都有叫开明的神兽守卫,那里是天神们聚集的地方。天神们聚集的场所在八方山岩之间,赤水的岸边,不是有像羿那样仁德才智的人,都不能攀上那些山冈岩石。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
【译文】
赤水从昆仑山的东南角发源,流向东北方,再由东北角折转流回来灌注在南海厌火国的东边。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