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李安国和杨永强请了一天假到了玛县,回家过个团圆节。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两个小孩还是很高兴,还很天真的问李安国啥时候能回来不走啊。
这让李安国挺心酸的。他也在积极的向公司申请住房,可惜那边住房是比较紧张的。李安国未尝没有想过像陈兴邦那样在公司附近租个房子,又担心公司因为他已经租住房子了,就不给他分房子了。
李龙劝他还是租房子,把媳妇孩子接过去一起住好一些。
“二哥,不是说我赶二嫂,我这院子空着,我是巴不得二嫂和孩子一直住在这里,还能帮我把院子看着,打扫打扫房子。
但你们长期分居不是个事儿,孩子也快要上学了,最好还是能一直在一个学校上。那kt市上学总比在这农村上学要强一些吧?
如果你担心工资不够养活一家人的,那简单。我这边定期给你们送些米面过去,或者你有空请个假回来拿也行。”
上一世李安国有类似的经历,在城里当工人,粮食不够,李建国这边既要照顾李龙,还要节省下来大米等李安国带走。
至于最后换来的,不说也罢。
好在这一世李龙有出息,李建国眼下也种打瓜发了家,这两年在李龙的带动下家里情况也好太多了,粮食是足够的,任李安国拿者没问题。
李安国有些意动。他不好租房子的确有一部份原因是担心到时媳妇孩子过去,媳妇一时半会儿没工作,自己工资又要出房租,家里会很紧张。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陈丽蓉也很开心。住在这里,大家对她们娘仨都挺好,但这里毕竟不是家,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过了中秋节,陈兴邦从食品厂请了假,来到李建国家里。
李青侠要一起回老家这是说好了的,也没啥争论。杜春芳是不打算回去。按她的说法:
“那有啥回的?吃又吃不好,穿又穿不好,晒太阳都没这边暖和,我可不回!”
在这边,忙的时候老太太跟着干干活,闲的时候就在门口一坐,晒太阳,可舒服着呢。
李龙给老娘弄了一个类似沙发的矮椅子,坐的时候往后一靠,眯着眼睛,要多享福有多享福。
回老家不可能顿顿吃肉啊。
李建国开拖拉机把李青侠和陈兴邦送到了县里,李龙和他们一起坐车去乌城。
到了乌城,李龙把李青侠和陈兴邦一起送上火车,然后就去了八一农学院。
八一农学院才开学不久,学校里学生刚来,新生和老生的区别很大,新生的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略微的一点胆怯,老生还有些许的张扬。
这时候的大学生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一个个脸上带着笑容,神情充满自信,虽然衣着朴素,但掩饰不住身上的活力。
李龙拿着工作证,指明要找吴教授,门卫登记后把他放了进去。
穿行在学生中间,李龙也感觉年轻了不少——其实他也就二十一二岁,和老生的年纪差不多。
不少学生对他也好奇。看年龄和学生差不多,但看气质却不像学生,倒有点像辅导员之类的。
还有大一的新生路过的时候问他一声“老师好”,让李龙略有点尴尬。
重活一世,李龙看许多事情通透了,本身气质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现在的打扮神情来说,根本看不出来他本身还是一个农民。
李龙没怎么关注这些学生,他去找吴教授是真有事的。从吴教授那里得到了很有用的知识,那么该汇报的还是要汇报的。
“搞得像是研究课题结束了,给导师汇报一样。”李龙自嘲着。
找到了吴教授的办公室,看着门并没有锁,李龙便过去敲了敲门。
“进来。”吴教授在里面应了一声。
李龙推门进去,看吴教授正在看着一本书,拿着铅笔在书上画着什么。
听到人进来的动静,吴教授扭头看了一眼,然后就笑了:
“李龙同志是吧?你这是打瓜收完了?来来来坐坐坐。”
吴教授起身把一个椅子上的一沓资料挪开放到角落的地上,示意李龙坐下来。
她一边去给李龙倒水一边说道:
“我想着你那边应该也收获完了。怎么样,产量还可以吧?”
“亩产两百公斤左右,应该算高产了。”李龙笑着说道,“七八月份的时候的确碰到了教授你说的那些病虫害问题,主要是蚜虫。
我们按你说的那个打药方法,买了农药喷了两遍,虫子下去了,也不影响打瓜的质量。”
“嗯嗯不错,来,喝水。不好意思,我这里只有白开水。”
“很好了。”李龙站起来接过水,坐下喝了一口,继续说道:
“九月初我们开始收获打瓜,最终算下来十亩地收获了两千零三十七公斤,合计亩产超过了两百公斤。”
“好好好!”吴教授坐下来称赞着。
她脑海里的技术,给农民带来了实惠,这是实实在在的科技兴农,真的非常好!
李龙放下水杯,从随身带着的背包里掏出一纸盒瓜籽来。
这时候塑料袋还没有普及开,李龙是找了个点心的纸盒子,装了两公斤瓜籽过来。
“教授,这就是我们种出来的打瓜,您看看。”
吴教授接过那盒打瓜籽认真的看着,她立刻就发现了问题:
“咦,这些瓜籽怎么都是平的,没有一个是翘的啊?这不合理啊?你们专门挑过的吗?”
“教授真厉害!”李龙夸赞着,“我们收获的新鲜打瓜籽,因为打算去炒货厂出售,就直接在湿的时候用板子把翘的给压平了。这样的话,评级会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