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而不往非礼也,刘景升,你可知罪!”徐泽在心中默默道,“待锦帆军成之日,便是伐楚之时!”
……
邓芝进入汝南后,便表明了使者的身份。当地县令不敢怠慢,匆匆报与总辖汝南的左都督周瑜处。
初平十一年八月,邓芝一行在周瑜的安排下,终于抵达了吴国都城,寿春。
寿春为都,其实并非首例。早在战国末期,楚考烈王便以寿春为都,唤作寿郢。
寿春地处淮南,水网四通八达。东吴以此地为都,显然是欲彰显逐鹿中原之志。
故而,虽然寿春处于整个吴国的北端,甚至已经在接近吴国北疆。但本着王道不偏安的原则,孙坚毅然否决了张昭提出的“有王气”的秣陵,坚持定都寿春。
或许是受吴王尚武的影响,整个寿春城弥漫着浓郁的武风。不论是穿着深衣的士子,还是一身戎装的武官,皆一副轻言生死的游侠做派,当街比试者比比皆是。
“在下从未去过梁国,不知梁国世风如何?”周瑜苦笑道,“吴国边鄙州郡,如此民风,倒是让使者见笑了。”
“梁王亦尚武,然梁国法度森严,倒是并无吴国这般剽悍的民风。”邓芝侃侃而谈,“梁王曾言,一汉之所以能当五胡,甲坚兵利只是表象,真正能当五胡者,还是靠这份剽勇!所谓匹夫之怒,流血五步,天子之怒,血流漂杵。汉家天子便是以汉家法度,引导这些剽悍匹夫,方能攻必胜,战必克!”
邓芝言罢,方才想起对面这位俊朗如翩翩贵公子的年轻将军亦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遂又道:“邓芝才疏学浅,拾人牙慧,倒是让将军见笑了。”
“邓使君过谦了。”周瑜摇头道,“昔日瑜曾闻梁王乃是仙人弟子,得仙人授学。本以为是无稽之谈,今日闻使君之言语,当能窥见梁王风采。区区庶民子弟,若非仙人之力,安能有今日成就!”
邓芝不解的看着周瑜,等待对方的下文。
“法家有言,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梁王却以儒法之道,使侠者以武卫国,使儒者以文安邦。”周瑜言至于此,突有所悟,“此乃治国大道也,使君且安心在驿馆住下。”
周瑜将人领到驿馆,便火急火燎赶去王宫求见吴王孙坚。
吴国立国后,虽然在曹操手中夺下了汝南郡。但是,随着吴国声名日盛,内部的掣肘也日渐增多。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世家与寒门之别,江东与江北之别。立场不同,自然所思所行,也千差万别。
孙坚最初是笑着听周瑜陈述,但越往后听,孙坚的表情就越发沉重。
“老夫总以为有天命在身,今日听闻公瑾所言,方知梁王才是那天命之人!”孙坚感叹道。
“大王既已立国,自然便能逆天改命!”周瑜坚定道。
“也是,他梁王天命只要不在此处,那老夫便可掌此地天命!”孙坚笑着道,“公瑾可知晓南阳最后的战况?”
“想必梁王已大获全胜了!”周瑜肯定道,“梁国在南阳根基甚厚,若能利用一二,则不论是陈汉,还是楚汉,结局皆已注定了!”
“那这使者来此,所为何事?”
“无他,远交近攻耳!”
“听公瑾这么一说,老夫倒是能够想象几分梁王思虑。”
“大王是见,还是不见?”
“听公瑾言,此人弱冠出使,分明便是天生的纵横策士,不见岂不是可惜。明天领其在偏殿一见。”
“诺。”
翌日,邓芝在王宫一处偏殿见到了深居简出的孙坚。
“外臣邓芝,拜见吴王!”邓芝不卑不亢行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