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就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很多古汉语字词,普通话里已经几乎不用了,但是在不少方言里,还完整地遗存了下来。
今天说说“厖”和“夳”字。
物体超过正常形态大小,或超过同类比较对象,四川方言说“厖”,说“夳”。“厖”音māng,“夳”音tǎi。
一、厖
厖,汉语三级字,普通话读作máng,本义指石头大的样子。四川方言发音māng,俗多作“莽”字。“莽”作形容词有茂密、甚多义;亦有大义,如“《小尔雅》大也”,但是指范围广阔,不表示形态,故误也。
《唐韵》《集韵》《韵会》莫江切,音尨。
《说文》石大貌。从厂,尨声。一曰厚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石大其本义也,引伸之,为凡大之称。”
《玉篇》厖,大也。
《尔雅·释诂》: “厖,大也。”
《方言》卷一: “厖,大也。”
《左传·成公十六年》: “是以神降之福,时无灾害,民生敦厖,和同以听。”杜预注: “敦,厚也; 厖,大也。”
《国语·周语》: “敦厖纯固。”韦昭注: “厖,大也。”
《汉书·司马相如传》: “湛恩厖洪,易丰也。”颜师古注: “厖、洪,皆大也。”
《文选·司马相如 〈封禅文〉》: “谌恩厖鸿。”李善注: “厖鸿皆大也。”
王安石 《估玉》诗: “发视绀碧光属联,诏问与价当几千,众工让口无敢先,嗟我岂识厖与全。”
章炳麟 《岭外三州语》: 三州谓人肥大曰厖壮,亦曰丰厖。
《汉语同源词大典》:蛖:大蛤。痝:肿大。:《集韵》训「丰肉」。厖:石大貌。庞:庞大。本组字皆有「大」义。本组字读音相近,该书认为是一组同源字。
二、夳
夳,普通话读作tài。本义为大而又大,为太之异体字。
人最开张之形为大之范式。大下加二为夳之范式,义同“太”,表示极大, 后作“太”,如“太空”。
《字汇补》古文泰字。《说文长笺》天地交泰,故从二大。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太’即《说文》‘夳’字。”
例句:
1、快看!那个熊猫儿好厖哦(好夳哦),有旁边那个的两个那么大。
2、你这个箱子这么厖(这么夳),一个人啷个搬得动?
3、这西瓜才厖呃,怕有20多斤!
4、快看,河头那根鱼好夳!
5、如今的洋芋,好多都打了膨大剂,你看好夳一个个的,比砣子还大!往年子的洋芋哪有这么厖嘛,一般就是鸡蛋大小。
笔者有个感觉,那就是广大农村地区才是方言传承的土壤,过去哪怕众多的人不识字,方言也能通过口口相传而不断传承。
随着农村的逐渐凋零,和普通话的推广,相当多的方言,因为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逐渐消失。今天说的“厖”和“夳”字,同样在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