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天供应百万斤煤炭,一天就能赚到一千贯。
定襄自然是吃不了那么多的煤炭的。
但一天怎么也有个一百贯,一个月三千贯,一年就是数万贯。
想想看,大唐三百六十州,一个小小的煤球就能给大唐带来多大的利润。
百姓们有了煤球取暖,也不会受冻。
在煤矿里干活的人,还能拿到工钱,增加收入。
马车和牛车都要付运费。
州府可以从中获利。
这一笔交易,让定襄的经济重新焕发了生机。
当然,李想并不是只盯着定襄。
这些煤球,都是要运到长安去的。
定襄没有水路直达长安,但却有一条汾河,直通渭河,再通长安。
到了唐代,长安人口过百万,关中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
但有渭河,长安数百万人的粮道,就是这条水路。
走水路,节约成本。
而他所要做的,不过是将煤运到港口罢了。
腊月二十五。
随着年关的临近,整个定襄城都变得热闹了起来。
留在城中的商人们,都不想再跑来跑去,准备在城里过个年。
而且,随着年关的临近,商品的销路也越来越好。
收入的增加,足以弥补他们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悲伤。
至于普通百姓,有钱有势的人家,都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
普通人家,如果家里有人在煤矿里干活,都会在选煤司预支一个月的工钱。
虽然不多,却足够全家过年了。
而那些家里没力气的人,或者老弱病残,不能去煤矿工作的,也可以去选煤司做煤炭。
工钱虽少,却也算有些赚头。
这个年,已经超出了所有定襄百姓的预期。
一年前,他们还在战乱中挣扎,随时都有可能被卷入其中,生死未卜。
今年倒是可以进城过年了。
有了煤球,家人就不用担心冻死和饿死了。
平民们都是善良的,能吃饱喝足,不用挨饿受冻,已经是太平盛世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想也没有闲着。
上午去选煤司,检查选煤司的经营状况。
中午的时候,他会去城中的穷苦人家转一圈,每家都会送上几斤大米,十斤煤炭。
他说过,定襄城不会有一个人冻死!
而且,马上就要过年了,他并没有回长安的意思。
首先,定襄才刚刚起步。
王家和卢家的人,早就眼红了,已经不止一次的来试探他了。
如果他现在就走,那就前功尽弃了。
而且,这一去一回,还得在长安待上一个月,才能回去。
这才刚开始,他可不想在这里耽搁太久。
所以他准备在定襄过年。
不过,他还是写了一封信,送到了长安,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打了个招呼。
当然,关于煤球和煤票的事情,他也写了一封信,详细的向李世民解释了煤炭对于大唐的利益和经济影响。
虽然李世民对他很信任,也很放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在皇权时代,只有得到帝王的支持,才能施展抱负。
否则,再好的主意,都会被朝堂上错综复杂的局势所淹没。
他相信,李世民一定能看得出来,煤炭行业一旦起步,所能带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