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场戏。
斯坦森穿着一身深蓝色警服,站在警队的荣誉墙前。他的目光扫过墙上的照片,最终停留在一张自己年轻时的照片上。
身旁的一名警官问道:“回来了,有什么感觉?”
斯坦森嘴角扬起一抹浅笑,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像是回到了本该属于我的地方。”
随后,他拿起帽子戴上,迈步走向警局的会议室。镜头定格在他的背影上,显得格外坚毅。
夜晚,修理厂的灯光依旧亮着。陈德忠坐在厂房的台阶上,手里拿着一罐啤酒。他的目光远眺,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安娜从厂房里走出来,手里端着两杯咖啡。她坐到陈德忠旁边,把其中一杯递给他。
“还在想什么?”安娜问,语气里透着一丝关心。
“想我们的选择,想我们的未来。”陈德忠接过咖啡,轻轻地抿了一口。
安娜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道:“我本来只是为了监视你而来,但后来,我觉得自己被你改变了。”
陈德忠转头看着她,嘴角扬起一抹淡淡的笑,“那你现在呢,还打算监视我吗?”
安娜低头笑了笑,没有回答,目光却多了一分柔情。
镜头转向修理厂的另一侧,陈德忠的手机亮了起来。屏幕上是另一位女性发来的消息:“明天晚上有时间吗?我想见你。”
陈德忠看了一眼,没有回复,反而把手机关掉了。
“cut!”斯皮尔伯格激动地喊停,“这就是我要的结尾!既暧昧又留有悬念,观众会为这段关系猜测不已!”
最后的镜头是清晨的修理厂,员工们已经开始一天的忙碌。陈德忠站在厂房门口,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
画面渐渐拉远,修理厂的招牌“自由团”映入眼帘,背景音乐逐渐响起,将整个场景定格在温暖与希望之中。
斯皮尔伯格站起来,高声宣布:“全剧杀青!大家的表现超越了我的想象!这部电影将成为经典!”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演员们相互拥抱庆祝。这一刻,每个人都为《惊天越狱团》的圆满完成感到无比自豪。
电影终于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陈德忠总算能喘口气。
他邀请罗琳一同前往中国,说是要“好好放松一下”,但他心里也清楚,这更像是一场文化之旅——他想让罗琳了解他的家乡,也想借此机会,好好体验久违的宁静生活。
两人第一站选择了北京的长城。站在蜿蜒起伏的城墙上,罗琳穿着一身简洁的运动装,脸上写满了兴奋。
“这就是长城?”她环顾四周,眼里充满了震撼,“它比我想象的还要宏伟。”
陈德忠笑着倚在一旁的砖墙上,“古代的工匠们可没有特效和绿幕,这全是真材实料。”
罗琳眯着眼看向远方,轻声说道:“在这儿能感觉到历史的重量。”
“但你得小心脚下的石阶,它们可不会因为你感动就放过你。”陈德忠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扶住她,“来,小心点,我可不想被媒体写成‘陈德忠带外宾游长城,结果摔伤’。”
两人沿着蜿蜒的城墙走了许久,最终在一个观景台停下,迎着风眺望远方的山峦叠翠。
罗琳拿出手机,对着陈德忠比了个“v”字手势,“来,咱们合个影,我得给剧组那些人看看,咱们在这里多开心。”
在杭州,陈德忠带着罗琳游览了西湖。他们租了一艘小船,随着微风荡漾,湖面波光粼粼。
“这地方可和长城不一样,没有那么多雄伟的气势,但它有一种特别的宁静。”陈德忠双手撑在船边,轻声说道。
罗琳微笑着看向他,“确实,你的家乡比我想象的要多样化得多。”
船夫在前方划桨,唱着一首悠扬的民歌,声音在湖面上回荡。罗琳侧耳倾听,低声问陈德忠:“这首歌讲什么?”
“讲的是爱情和乡愁。”陈德忠笑了笑,“也许你听不懂歌词,但我敢说,这感觉你一定懂。”
最后,陈德忠带着罗琳回到了他的家乡——陈家村。一进入村子,路旁的村民就开始热情地向他招手,孩子们围着他跑来跑去,喊着:“德忠哥回来了!”
罗琳显然有些惊讶,“看得出来,你在这里很受欢迎。”
“当然,”陈德忠咧嘴一笑,“我可是他们的骄傲。”
在陈家老屋前,母亲张秀芝早早就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家常菜。热气腾腾的红烧肉、鲜嫩的鱼汤,还有香喷喷的米饭,让罗琳忍不住惊叹:“这比米其林餐厅还诱人!”
张秀芝笑得慈祥,“那你可要多吃点,德忠小时候最喜欢这些菜了。”
饭后,村里人聚在院子里拉家常,聊起陈德忠小时候的趣事。有老人打趣道:“德忠小时候可是调皮得很,总是爬树偷果子,还把果子藏在衣服里,骗我们说是风吹下来的。”
“没错,没错,”另一位大婶笑着附和,“不过他也聪明,从小脑袋瓜就好使。”
罗琳看着陈德忠,忍不住笑出声,“看来你小时候可不是省油的灯。”
陈德忠无奈地耸耸肩,“谁小时候没点故事呢?”
陈德忠带着罗琳刚在家乡歇了两天,他就陷入了热情的乡亲亲戚和那些复杂关系的“围追堵截”。
这一天,村里的老邻居们纷纷登门拜访,还有他的合作伙伴赵厂长,以及三位女友也陆续出现。
罗琳似乎乐在其中,一边吃着当地的小吃,一边看着陈德忠应对这些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