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信任袁崇焕,重用袁崇焕,给他钱粮,给他权力,他的五年平辽之策却以东虏把战火烧到京师城告终。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为何袁崇焕被凌迟的时候京师百姓会弹冠相庆?因为东虏把京师周边的百姓祸害得太惨,那段时间,京师周边几乎家家带孝。
自崇祯皇帝登基以来,重用过不少人,信任过不少人,但是又有几个人有真才实学?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地解决大明的问题?
经历过无数次欺骗和背叛之后,崇祯皇帝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所谓的能臣干吏不过是士绅捧起来的代言人,他们何曾为大明考虑过?何曾为天下的老百姓考虑过?
可惜崇祯皇帝醒悟得太晚,当他看清楚朝臣真面目的时候,天下大势已不可逆。
国内叛乱之势愈演愈烈,渐有席卷天下之势。
关外东虏越打越强,大明几乎失去招架之力。
尽管崇祯皇帝已经很努力地在治理国家,但是他却不得不背上昏聩的名声。
被刘芳亮当着群臣的面骂过一次后,崇祯皇帝知道自己在民间的名声已经烂透了,他已经成为百姓口中的昏君。
崇祯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有羞耻心的皇帝,他知道刘芳亮骂得对,对内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对外不能抵御外辱,他可不就是个昏君吗?
但是崇祯皇帝不甘心。
他没有学曾祖一样信奉方士,追求长生,重用奸臣。
没有学高祖放权内阁,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
没有学祖父躲在后宫之中享乐,几十年不上朝。
没有学父亲那样荒淫,让三颗红丸夺了性命。
更没有学兄长钟情自己的小爱好,重用宦官,搞得朝堂乌烟瘴气。
他们都不是大明的昏君,凭什么昏君的名头要落到他头上?
他殚精竭虑为大明操劳的意义何在?
崇祯皇帝不是神,他也是一个人,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想过放弃,干脆趁着大明还在,学历史上那些荒淫无道的君主好好享受一番。
即使他接受的教育不允许他成为一个荒淫无道的君主,他也可以学自己的爷爷四十年不上朝。
如果不想当亡国之君,他也可以学习宋徽宗把皇位传给儿子,让儿子承担亡国之君的名声。
可是崇祯皇帝体内流淌着洪武大帝的血液,他不允许衣冠南渡的悲剧发生在大明,更不允许靖康之耻发生在大明。
想到兄长临终前的嘱托,想到祖辈驱逐鞑虏,筚路蓝缕开国的艰辛,他又默默地坚持下来。
那可是祖宗基业,怎么能轻易放弃?
可是他的坚持换来的是什么?
是闯贼打到京师城下,险些覆灭大明。
是朝中超过一半的臣子背叛,密谋献城给闯贼。
是地方官员的踌躇不前,坐视京师被围。
那一刻,崇祯皇帝心如死灰,心想还不如学长兄一样一死了之,眼不见心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