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硕那日来一趟后,没过半月,南边水患的消息就在边关传开了。
南边是大晋的产粮重地,如今一发大水将一切冲了个干净。
人们还来不及为那水患之下无辜丧命的百姓哀伤,就听见粮价高涨的消息,一时间人人自危。
边关的粮食并不丰厚,一是边关比较干旱,二是因为边关土壤贫瘠。
边关说是人少,只是寻常百姓较少,更多的是那驻扎在此的数十万将士。
将士们农忙时节都得下地种田,平日里行军操练,每天都很辛苦,要耗费的口粮也很多。
原先朝廷有钱有粮,自然会从其他地方抽调粮食,送到边关。
南边水患,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粮是不多的了,就算是有钱也得紧着南边的人来。
祝欣一开始听到这消息时,只听府上的奴仆说,粮价已经翻倍了,原先几文钱就能买到的米粮,如今要花双倍的价格。
早几十年是有过这样的灾荒,将军府中的老仆记忆犹新,便开口劝祝欣多囤些粮食。
将军府人多,现在买,总比以后花更多的钱买好。
然而祝欣只是笑着宽慰他们:“不必担忧此事,将军府的米粮够的。再说了,庄子上还有不少田地,今年都种了粮食,吃的少不了的。”
年纪小的,见将军夫人这么还说了,自然是放下心来。可这年纪稍大的,心静不下来,自己拿了自己的月银去外面抢粮了。
见到他们这般,祝欣自然是不会拦的。
唯有桂嬷嬷和许管事几人,知道她们夫人早就花了几万两的银子,囤了不少的粮食。
这么多的粮食,怕是整个将军府的人一辈子都吃不完,又怎么会赶着去买粮呢?
林氏听说了水患的消息有些担忧,她担忧的不是什么粮食的事。在她看来,祝欣既然说府上的粮食是够的,那便不用担心。
外孙女虽然跟她一起走了,但父亲还在那边。
为人子女的,总不能一句关心也没有。便让姚玲写封书信寄过去,关心一下她的父亲,再报个平安。
姚玲面对外祖母自然是乖巧听话的。
然而私底下,看着空白的信纸冷笑。
写信关心,不可能的!冷嘲热讽还差不多。
她那个好爹这会儿应该在忙着巴结官员,拉拢他们,带着全家饿肚子呢!
不过,在他日子难过的情况下,写封信告诉他自己过得不错,也不是不行。
姚玲想罢,提笔写了封信,交给了奴仆。至于祝欣那边,姚玲倒是无所谓。
她自己囤够了粮食,够她和外祖母的份,到时候缺粮了,她就把那些带些回来。
外祖母那里有小厨房,总不会饿到他们的。
姚玲最担心的还是祝欣会刺杀秦将军!
好在秦将军这些日子太忙了,不怎么归家。只要不跟这坏女人待在一起,就是安全的。
至于两个小霸王那边,该吃吃,该喝喝,南边水患和粮价高涨的事情对他们完全没有影响。
粮价对于祝欣的事业来说,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这粮食涨价以后,首当其冲影响的就是豆花铺子的生意。
粮价都涨成这样了,你说铺子里的豆花不跟着涨,那实在是说不过去。
原先的客人们早就习惯了豆花的价格,突然间涨价,肯定是接受不了的。再加上粮价涨起来,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过起来。
以及一些担忧以后会有乱子出现的人,对待口袋里的银钱也是抠得紧了。
所以还未等豆花跟着涨价,生意直接一落千丈了。
祝欣倒也不着急。
有涨有落才是正常,唯有国泰民安之时,百姓才可安居乐业,商业才能繁荣。
她靠着药铺挣了不少钱,自然是不在意豆花铺子这三瓜俩枣。
便叫伙计把店给关了,只留下两三人看店,给那些老顾客传话,日后要想吃豆花得提前一日预定,他们才能做出来。
至于豆花价格,自然是要跟着粮价涨一些,吃不吃在他们。
那么剩下的人呢?往日那些卖豆花磨豆腐,挑着扁担沿街叫卖的奴仆都慌张起来,他们怎么办?
他们的退路祝欣也早就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