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随着文官的加入,气氛开始热烈起来。
刘伯温心里微微一叹,察觉到了有些诡谲的异常,没有开口说话。
朱元璋沉声道:“标儿,说说你的看法。”
朱标恭声道:“父皇,儿臣以为,国朝初定之下朝廷应当奉行‘安居乐业’的国策,我大明尚且还有很多百姓没有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就以放债这种形式逼迫他们提前将未来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钱财用出去,到了来年,百姓们吃什么?”
这是一个很直观的问题。
欠钱本就是一种超前消费。
今天花明天的钱,永无止境。
而到了借不到钱的时候,就只能埋头苦干的去还钱。
这种手段,其实往往运作于王朝稳定,治安平和之后,用以推进民生发展,提高百姓消费的数额,来实现短时间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行为带来的,是未来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经济的一蹶不振。
这种一蹶不振,就是提前消费所引发的一系列现象。
并且这种行为,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纵观历史,已经无数次上演过‘逼上梁山’的情节,所以也不用再详述。
“儿臣虽读的书还少,但儿臣懂得一个道理,便是‘有度’,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超越这个度,就是坏事,在这个度内,就是好事。民间借贷之事其实真的就是坏事吗?儿臣看不尽然。”
“百姓之家,是组成我大明朝的根本,让他们活着吃饱,穿暖!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税收进入国库,而我们,便是要保障他们能够吃饱,穿暖!在此前提下,谁家又没有一个困难的时候?若是钱庄的存在能够帮百姓解决这个困难,那不就是好事么?”
廖永忠本想就此沉默下去。
可实在是压抑不住内心的不甘,在朱标说话的时候,他突然心一横,有些不悦的开口道:“可借钱偿还这个道理,自古有之,钱庄出钱帮百姓解决了难题,这钱到底也是该收回来的。”
不少人深深的看了一眼廖永忠。
胡惟庸暗骂一声蠢货!面色一沉。
朱标转头,见到是德庆侯,眼神淡淡的看了一眼,轻轻抬高声音道:“德庆侯所言也有道理,可这借贷的钱并不代表就可以随意加收利息!”
利息!
说到底还是利息!
廖永忠脸上一阵阴沉。
朱标高声道:“民间有种说法,便是所谓‘九出十三归’,百姓借钱,借十文钱,到手九文钱,而需要偿还十三文钱!放贷者什么都不用做,便可以白白得了四文,这种贷息,十分不合理。”
这个话题也引来文官们争相开始议论起来。
但……
效果并不好。
朱标有些悲凉的发现,即便是文官们的态度,也是模棱两可的。
朱元璋微微皱眉,沉声道:“标儿,这件事咱交给你去做,你可愿意?”
“儿臣接旨!”
站在朱标的角度,就算是这件事情背后的是一堵墙,他也得撞上去了才知道怎么回事!
不撞一撞,一辈子都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