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瓦片原先整齐码在房屋四周。
偶尔会有邻居走过喝水时,宁愿绕远也不愿意踩着堆叠矮小的瓦砾经过!
这种风俗可能是祖祖辈辈沉淀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的,规矩存在就得遵守。
于是河雨柱再度问道:“那么,屋里瓦的数量有什么规定吗?”
一旁学徒急不可待抢答:“这我也知道,就是从你屋顶上取下来几块瓦,等会还得安回去多少块,并且新瓦不能东补一块、西接一块的!不过其中的道理,我不太清楚了。”
师傅急忙催促:“先做事,中午饭后咱们再说!”人们一旦忙碌起来,动作确实飞快!才没过上午,两间屋子的瓦片就被全部换过一遍。
更换的旧瓦全部集中在角落里。
85章 饭局上的传统
招待院里的阿婆和婶娘一起用餐,她们自然不愿意拒绝!这个时代还没有未来那样的物资丰富呢!她们这些零工自有一套规则!
与依靠手艺维生的手艺人不同,东家提供饭菜是基本原则,即便做不到这一步,至少也会在她们的午饭里折算成实物或钱币提前发放!
比如说河雨柱之前就是这样做的。
作为临时帮忙者和邻院邻居,如果你供应伙食而且菜肴丰盛,她们怎么可能还好意思收钱?
尽管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远不像贾张氏或是秦淮茹那样计较。
那样的极端例子,在偌大的京城恐怕一区都难得出现!
于是形成了这样的情景:给钱就不再供应饭食,享受美食而不掏腰包,这就是当时的不成文规定!
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家家都能丰衣足食,雇主们雇人做事也大方得多,留下人家几顿饭也成了常事!
所以,这说明国人的规则并非僵化,试图用规矩压人的人本身就不够可爱!
比如易中海动不动就会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可真当他父母在世,看他敢不敢这么说?
午饭是由四合院做好端来的,并未有多少油腻大荤,毕竟条件有限。
两三盘炒菜,素菜为主,荤菜点缀才是常态!
近来情况还好,往后若是去亲戚家中做客,离开前都要留下饭票和钱物,免得让主人家里连续好几天挨饿。
而这也就是剧中六十年代初,为何雨柱可以在四合院中显得放肆的原因——他们从不担心短缺。
毕竟生活富裕嘛!
忙碌一上午后,自然少不了中午小酌。
首先结清师傅做工的钱和所需的材料钱,还有给院子里帮助的人结算工资,同时邀请两位长者过来助兴、作陪!
他们当然不会空着手去!
而客人带些什么,那就看各人心意。
近几年生活好转后,才稍微松绑了一些过去的礼数,老一辈又开始提起那些旧规。
在过去的日子,温饱尚且艰难,哪还有心思讲究这些呢?
钱大爷带来一瓶好酒,因腿脚不便没法亲身帮忙,河雨柱微笑着接受,表达感激:“让您费心了!”并承诺日后搬进去后,会好好备办,请大家吃顿热闹的宴席!
甘大爷自然是帮工了的,尽管受限于年纪,仅在一旁指导或烧点热水,但这份情谊不容忘记!
还有更多规矩,但对于年轻的河雨柱来说太过繁复,旁人也没拿这些挑剔他,关键是心意到了就行。
真的讲究起来,那还不一天到晚只盯着礼仪,连温热的食物都难以下咽啊!
众人畅快享用午餐之后,河师傅还为各位尊贵客爷点了烟,亲自斟酒——除开小徒弟,大伙围着缸里的泡茶边谈边饮,共享悠然时光!
随着话题的深入,进入了闲话环节!
在北京城里,百姓私下谈话总是绕不开大佬的名字:或是某位军阀将领,或是某位王爷亲王。
随后,大家谈论起河雨柱上午问关于新旧瓦的问题。
瓦匠师傅酒量不佳,但也给出了见解:“新瓦易碎啊!”这就足以点出其中的道理。
从此绝口不提这事了!真是,让河雨柱白白激动了一番,还以为涉及到玄机,原来竟是纯粹的科学问题!因此,河雨柱还专门到外面观察了一下,发现事情很可能如甘老头所说。
泥瓦匠刻意将替换的新瓦片搁置在一棵大树巨大的树荫下!随后,再回到屋里,听到钱伯跟甘伯关于邻里纷争的讨论,主题竟变成讨论河宅老宅里的那位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