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河漂转不假观 苦海沦湑阙明导
如是知已勤精进 所作皆为度有情
名为具念具慧者 乃至觉解方便者
习行福智无厌足 恭敬多闻不疲倦
庄严刹土引相好 如是一切为有情
为欲教化诸世间 善知书论数印等
亦能善解诸方药 疗治众病悉令愈
文词歌舞皆巧妙 布列宫宅园池等
种种宝性咸示人 利益无量有情故
日月星宿地震动 乃至身相亦观察
静虑等至及神通 为益世间皆显示
智者住此难胜地 供养诸佛及听法
如以车磲莹真金 善根转净亦如是
譬如星宿宫殿光 非为风轮所映夺
如莲处泥无染污 菩萨于世行亦然
多作睹史多天王 能摧异道诸邪见
所修诸善为佛智 愿得十力济群生
此若发起大精进 刹那见百俱胝佛
得定至现身亦然 愿力所作过于是
如是第五难胜地 人天尊者真实道
我以种种方便力 为诸佛子宣说竟
菩萨现前地第六之一
菩萨既闻诸胜行 其心欢喜雨妙花
放净光明散宝珍 供养如来称善说
百千天众皆欣庆 共在空中雨众宝
花鬘缨珞及幢幡 宝盖涂香咸供佛
自在天王并眷属 心生欢喜在空中
散宝成云持供养 赞言佛子快宣说
无量天女空中住 共以乐音歌赞佛
声中悉作如是言 佛语能除烦恼病
法性本寂无诸相 犹如虚空离分别
超诸取著绝言道 真实等品常清净
若能通达诸法性 即于有无心不动
为欲救世勤修行 此佛口生真佛子
不取众相而行施 本绝诸恶坚持戒
解法无生常堪忍 知法性离具精进
烦恼已尽而入禅 善达性空分别法
具足智力能广济 灭除众恶称大士
如是妙音千万种 赞已默然瞻仰佛
解脱月言金刚藏 以何行相入后地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众菩萨言。唯诸佛子若是菩萨。第五地中所修之道善圆满已。欲入菩萨第六地者。当以十种法平等性而入。何等为十。所谓以一切法无相平等。以一切法无自相平等。以一切法无起平等。以一切法无生平等。以一切法寂净平等。以一切法本来清净平等。以一切法无戏论平等。以一切法不取不舍平等。以一切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阳焰水如化平等。以一切法有无不二平等。以此十种法平等性入第六地。菩萨如是观察随莹。随顺不逆一切诸法平等性故。通达第六现前智地。但以猛利须心而证。犹未现得无生忍门。菩萨随行如是自性一切法时。以大悲愍为先导故。以大悲愍为增上故。为欲圆满大悲愍故。观诸世间合散生灭。菩萨观此世生灭时。作是思惟。世间所有受生施设。一切皆由我执而起。若离我执即无世间受生施设。复作是念。此诸异生愚痴无智执著于我。无明眩翳之所覆蔽。求有非有随不如理。作意驰散。奔鹜僻路随邪而行。集福非福不动诸行。而彼有情诸行所植有漏有取心之种子。复续来世生及老死。中有后有业田摄藏。无明闇覆爱水滋润。我慢溉灌见网增盛。生名色种芽生已增长。名色长已五根流转。诸根转已递互与识相对有触。由触相对诸受发生。自后于受欣乐名爱。爱增长取。取增生有。由有生已五蕴发生。五蕴起已于五趣中。渐渐衰变衰已失坏。衰失坏故有诸热恼。因热恼故一切愁叹。及苦忧恼众苦皆集。此之一切无有集者。任运而灭亦无灭者。菩萨如是随顺行相观察缘起。
复次菩萨作是思惟。以胜义相于谛无知名为无明无明所作业果名行。行为依止初心名识。与识俱生余四取蕴说为名色。名色增长说为六处。根境与识三事和合名有漏触俱生名受。于受味著名为渴。爱渴爱增长是名为取。从取起有漏业名为有。业等流诸蕴起名为生蕴熟为老蕴坏名死。临死欲坏愚迷之者有贪恋故心热名愁。由愁发语号嗥喟叹。五根相对不悦名苦。意识相对不悦名忧。忧苦所生吁嗞名恼。纯大苦对如是增成。于中永无作者受者。复作是念。由执作者方有作用。既无作者以胜义谛作用亦无。即此菩萨作是思惟。所言三界此唯是心。如来于此分别演说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何以故若于事中贪欲相应。心起是识事即是行。于行迷惑是即无明。行与无明及心共生是谓名色。名色增长是谓六处。六处分是谓触。触共生是受。受用之时无厌是爱。爱逼摄受不舍是取。彼有支生起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为老。老坏为死。此中无明有二种所作。一所缘故迷惑有情。二为诸行生起与因。诸行亦有二种所作。一能生起未来异熟。二为于识生起与因。识亦有二种所作。一能续有。二为名色生起与因。名色亦有二种所作。一互相资助。二为六处生起与因。六处亦有二种所作。一能现示自境差别。二为于触生起与因。触亦有二种所作一能触所缘。二为于受生起与因。受亦有二种所作。一能领纳爱非爱境及二相违。二为于爱生起与因。爱亦有二种所作。一令可染事中染著。二为于取生起与因。取亦有二种所作。一能续杂染。二为于有生起与因。有亦有二种所作一令后有异趣现前。二为于生生起与因。生亦有二种所作。一能起诸蕴。二为于老生起与因。老亦有二种所作。一令诸根有衰变异。二共死会合生起与因。死亦有二种所作。一能坏诸行二非遍知断。
复次于中无明缘行者。无明缘性。谓行不断复有扶助。行缘识者于行缘性。谓识不断复有扶助。识缘名色者于识缘性。谓名色不断复有扶助。名色缘六处者名色缘性。谓六处不断复有扶助。六处缘触者六处缘性。谓触不断复有扶助。触缘受者于触缘性。谓受不断复有扶助。受缘爱者于受缘性。谓爱不断复有扶助。爱缘取者于爱缘性。谓取不断复有扶助。取缘有者于取缘性。谓有不断复有扶助。有缘生者于有缘性。谓生不断复有扶助。生缘老死者于生缘性。谓老死不断复有扶助。无明灭故行灭者。由于无明缘性无故。诸行断灭更无扶助。行灭故识灭者。由于诸行缘性无故。识亦断灭更无扶助。识灭故名色灭者。由于识缘性无故名色断灭更无扶助。名色灭故六处灭者。由于名色缘性无故。六处断灭更无扶助六处灭故触灭者。由于六处缘性无故。触亦断灭更无扶助。触灭故受灭者。由于触缘性无故。受亦断灭更无扶助。受灭故爱灭者。由于受缘性无故。爱亦断灭更无扶助。爱灭故取灭者。由于爱缘性无故。取亦断灭更无扶助。取灭故有灭者。由于取缘性无故。有亦断灭更无扶助。有缘故生灭者。由于有缘性无故。生亦断灭更无扶助。生灭故老死灭者。由于生缘性无故。老死断灭更无扶助。
复次于中无明爱取。是谓烦恼流不断绝。行有是业流不断绝。余支是苦流不断绝。以差别故前后际灭。是流断绝如是三流。悉是无我离我我所。自性生灭犹若束芦。
复次所说无明缘行是前世观待。识乃至受是现世观待。爱乃至有是后世观待。由是于后相续流转。无明灭故行灭者是观待断绝。复由如是十二有支有三苦性。此中诸行乃至六处是行苦性。触受此二是苦苦性。所余有支是坏苦性。无明灭故行灭者。是三苦性究竟断灭。无明缘行者是则显行。从因从缘所生之性余亦如是。无明灭故行灭者此则显示。行无自性余亦如是。无明缘行者是生连缚余亦如是。无明灭故行灭者。是灭连缚余亦如是。无明缘行者是随顺有观余亦如是。无明灭故行灭者。是随顺尽灭观余亦如是。菩萨如是以十行相顺逆观察诸缘起法。所谓有支相续故入一心故。自业差别故不相舍离故。三流不断故前今后世观待理故。三苦集故因缘所生故。生灭连缚故观有尽故。菩萨以是十种行相观诸缘起。由以无我无寿命者。无数取趣自性空寂。离作者受者观缘起故。空解脱门而现在前。即此菩萨彼诸有支自性灭故。究竟解脱现证住故。无少法相后生起者。由是无相解脱门而现在前。又此菩萨如是趣入空无相已。无余愿求唯除大悲。为先导故成熟有情。由是无愿解脱门而现在前。菩萨如是修习此三解脱门时。离自他想远离作者及受者想。离有无想大悲为首。于未修证诸觉分法为修证故。转复修行作是思惟。由相应故有为法转。由不相应不能流转。由和合故有为流转。若无和合则不流转。我已解了诸有为法。如是多咎污染而转。是故我今当断相应及彼和合。然为成熟诸有情故。不应永灭一切有为。唯诸佛子菩萨如是。观诸有为多咎污染。永无自性本性毕竟不生不灭。观察此时兴大悲故。不舍一切有情聚故。名无著智现前般若波罗蜜多住。以寄现故而现在前。菩萨成就如是智已。慧到彼岸住之所照。引发能引觉分众缘。然非有住而住之。观有为法自性寂灭不住。于彼菩提分法未圆满。菩萨住此现前地中。名入空性三摩地而现在前。自性空性三摩地。胜义空性三摩地。最上空性三摩地。大空性三摩地。相应空性三摩地。引发空性三摩地。如理无分别空性三摩地。有顾恋空性三摩地。离不离空性三摩地。而悉现前。此菩萨如是上首于空性门。百万三摩地而现在前。如是于无相门百万三摩地。于无愿门百万三摩地皆现在前。
佛说十地经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