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画家描绘过这个不算新奇的题材,其中有不少比较知名的作品。但是,到了姜哲的素描稿中,这幅画既有戏剧性,也有普通人生活的真实。
汪真看到,画中的阿波罗,用最迅捷的姿势,扶起雅辛托斯,配合特殊的光线效果,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 尽管这还只是一副素描稿。画面里的每个人物,包括配角,都勾画得入木三分。
人们的脸上有诧异,恐惧,疑惑和同情等各种复杂的表情。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
汪真甚至发现,一些配角的相貌似乎有些眼熟。
仔细分辨了一下,其中一个人的项目很像在米国认识的杰克。继续分辨,又发现了几个熟悉的人,例如米勒的管家。
这些人,都是他们在米国认识的一些。有些人接触的次数不多,话都没说过几句。
她惊讶的看向姜哲:“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人的相貌?我记得,你在纽约画草稿的时候,没画这些人?”
姜哲笑而不语,明白汪真看出了自己在创作中用的手法。
之所以选择用真实存在的人,当做配角儿,并不是为了讽刺或者暗示什么,而是为了真实和生动。
如果使用虚构的形象,必然会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进而出现程式化。用这些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作为参照,能画出千人千面,才能称得上生动。
他没有解释,而是说道:“你看这幅画的时候,有没有第一眼就被吸引的感觉?”
“有。”汪真说道:“第一印象好,而且似乎越看越有韵味儿。”
姜哲说道:“米勒的要求,其实挺难把握。这幅画既要有戏剧性,还要挂在家中观赏。所以,作品的视觉冲击不能太过激烈,还需要有能够慢慢品味的余地。我只能尽可能的找平衡。”
汪真说道:“这已经很好了。我可以拍照了?”
“可以,把这个详细稿,发给米勒。”姜哲说道。
按照约定,正式创作的不同阶段,都会拍照片发给米勒。
尽管会影响创作的自由,但是谁让姜哲还没达到毕加索的地位呢。
汪真拍下两张照片。
一张只拍作品;另一张是姜哲站在作品旁边,算是创作过程中的剪影。用她的话说都是有纪念意义的资料。
姜哲看了照片,觉得不错。
“我会尽快发给米勒,应该没有问题。”汪真说道。
姜哲没有等很久。
第二天,汪真就再次来到姜哲的画室,并带来了好消息。
“昨天,我把照片发送到那边,几个小时之后,米勒就给出回复。”汪真说道:“他对你的素描稿非常满意。就以此为准,进行创作。”
“好,我会尽快开始。”
“另外,他发来了一些照片,你看看。”汪真让姜哲打开电脑,打开自己的邮箱,让姜哲照片。
照片拍摄的是一些农场的风景。有典型米国乡村风格的木质房子,有牧场,草地,骏马,牛羊等等。
“米勒说,这是他家乡的一些风景。你可以用这些题材进行创作。”汪真说道。
姜哲边看着照片边说道:“我对这些元素,其实没什么感收,等到定制稿完成之后,再说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