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馨考虑片刻,说道:“我现在卖画。基本都是几百元,很少能过千元的。而且,卖画的数量也不稳定。画廊接到的任务多,我就能多画一点,画廊的任务少,我赚的也少。总而言之,需要碰运气。我一直在想,怎么才能把售价提高,你能不能给我提点儿建议?”
姜哲看了兰馨一眼。估计这姑娘考虑这问题,已经很长时间了。
“你现在每个月大概能赚多少?比你父母怎么样?”他想先坚定兰馨的信心。
“少的时候500~700,多的时候接近1000元。嗯,比我妈赚的少一些,比我继父赚的多一点。”兰馨实话实说。
姜哲说道:“现在大部分普通职工的工资,也就是500到800,想超过1000,挺难。你读大二已经超过他们了,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
另外,你对自己专业方向的考虑,能不能跟我说说?”
兰馨说了自己的考虑。在她看来,研究国画山水和花鸟这两个题材的人太多,自己很难在这个方向出头,于是便把主攻方向放在人物画上,不管是单人肖像还是多人肖像,她都在着力练习。
“其实,我看了你的画,受到一些启发,想用国画表现一些大型的场景,也许能有提高。不知道这样考虑对不对。”
姜哲说:“你对专业的考虑,没问题。我说说我个人的观点。
我作品的商业运作,不是自己想的,是在市场上碰出来的。
搞创作和在学校里学习不一样。学校里老师会安排各种各样的训练,这是为了训练能力,但是并不能代替你思考创作方向。
你要用现有技能,创作有自己特点的作品。
再说题材。你注意看,国画市场中,为什么有各种花卉牡丹?因为容易销售,能融入人们生活。当然,这只是一个方向。
你创作人物画,也没问题,也能非常通俗。如果想提高售价,那就要经营起自己的品牌。”
兰馨觉得有道理,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姜哲拿出一张小明信片,递给兰馨。
“这是我从威尼斯带回来的一张小明信片。送给你,你拿着看。”
兰馨接过明信片,看到其中一面是优美的威尼斯风景画。
“这是威尼斯的艺术家创作的风景画,当时正是洛可可艺术盛行的时期。”姜哲觉得这个案例,或许对兰馨有启发。
“威尼斯在洛克克时期的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浮华享乐的威尼斯,天生就符合洛可可的艺术气质。在威尼斯,诞生了一批风格独特的艺术家,结合了威尼斯城市和洛可可艺术的特征,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艺术作品。这张明信片上的风景,是卡纳莱托的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以风景画为主,尤其是刻画威尼斯的风景。这些画作能满足当时游客的需求。
根据记载,卡纳莱托之所以创作这类作品,与欧洲旅游业在18世纪开始发展,有密切关系。
18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后,交通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旅游业开始发展。
能够周游列国的人,都是富人阶层,和今天一样,购买纪念品,在当时也是一种普遍的需求。于是诞生了卡纳莱托这样的画家。
我觉得他的成功,除了艺术水准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懂市场需求,甚至为了市场,做出调整。
他笔下的威尼斯风景和明信片一样,对真实的风景进行美化,甚至把真实的建筑放到想象的背景中,给人看到美好的一面。
他记录大运河边的住户与作坊,赛舟会,圣马可广场的庆典,钟楼维修的情形等城市的景象。创作的主题的形式比较单一,构图常以中间有河流穿过,两边是城市的建筑。”
兰馨说道:“这样作画,是不是太迎合市场了?”
姜哲说道:“他可能比你想象的,更会迎合市场。
比如,他用批量生产的方式作画,用照相机的方式来进行作画。
在一个暗箱前的安装透镜,铺一张纸将看到的景象勾勒出来,保证景色的比例的正确,然后再画布上进行放大美化,甚至还能将不同角度的景色,组合成全景图。
他追求的是修饰过的美感,非常符合洛可可风格盛行时期,人们的审美追求。
他为了满足游客收藏的纪念的需求,画面必须是美好和谐的景象。
因此,人们觉得,卡拉莱托的画,既有技术含量,又具有观赏性。”
姜哲讲的这个案例,给兰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她看着手里的明信片,沉默半晌之后,说道:“这是位极聪明的画家。嗯,我其实不懂得怎么迎合市场。”
姜哲说道:“对,大多数画家,其实不懂消费者的心理。这需要我们慢慢摸索,也要听专业建议,比如画廊和拍卖行的建议。我也在考虑,怎么样把握当代人的审美心理?特别是能够购买你作品的人,他们想要什么?”
他和兰馨聊天的同时,也在思考。
系统任务,要求自己创作出传世作品,可是对于创作方向,自己一直没有太好的灵感。
就在聊天中,当代人审美这个概念,让他感觉隐约抓到了什么,正在思考时,窗外那传来一阵吵闹声音。(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