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回到住宿酒店,没有第一时间去找汪真,而是先回房间,打开系统。
系统页面上,终于出现新的提示。
您触发的机缘正在发挥作用,请耐心等待结果。
短短的提示,包含着的信息,让姜哲浮想联翩。
现在的提名,还不是最终结果?
会是获奖吗?
这个奖项的含金量有些低,已经有过多次获奖经历的姜哲,本不应该对这次的奖励如此看重。但是谁让这个展览的影响力大呢。很多人并不会详细区分奖项间的差异,只会看重名头。
他曾经对汪真说,并不期待奖项,谁能想到,自己真的获得了提名。奖项似乎也越来越近……
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想象。
是汪真。“回来了?准备一下,咱们下午要去见几个朋友。”
“好。”姜哲跟着汪真,开始拜访朋友。
他并不知道这样做事是否有用,但据汪真说,很多人都在活动,不管有用没用,该做的事情必须要做。
拜访的间隙,姜哲抽空给家人和朋友报喜,收获了一大批的祝贺。
汪真拿着三份报纸递给他:“看看,今天已经有报导出现。上面有你。咱们在国内的宣传也已经启动,幸好提前做了安排。”
姜哲拿过报纸,看到一份报纸详细报道上双年展颁发这次奖励的前因后果。
“奖项面对35岁以下的艺术家,获奖作品提名,由意大利和其他各国评论家组成的评审团独立评审,策划人不参与……
获奖作品代表着评审团的一定共识和导向。”
报纸上印有获得提名的画家的作品,后面还有评论。
姜哲快速找到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这位画家创作了一件既不关注昨天,也不关注明天,而是首先关注今天的作品,以最直接的感觉,关注现在的时代。他的作品反映了都市文化……”
“其他两份上面也有。”汪真提醒:“这些评论,不是评审团成员的意思。只能参考。”
姜哲看到第二份报纸上,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画面流动着梦幻般的抒情色彩,叙事巧妙,可以看出他对东方的线条和西方的色彩的敏感。”
第三份报纸,除了对提名作品进行评价,还试图分析双年展的趋势。
“获提名作品的艺术形式,基本是绘画,只有少数作品是装置。可见绘画在当代艺术中仍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相比之下装置已退居次要地位。
最具潜力艺术家奖,可能颁发给绘画形式,意味着绘画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艺术家身上。据我们在双年展期间的考察,不仅广大公众和画商都喜欢绘画,而且许多青年艺术家也特别爱好绘画,在青年艺术家的外围展中仍然以绘画为主。”
姜哲看完这些报道,原本还有些兴奋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
他仔细对比所有获提名作品的评价。
仅仅从所用笔墨的篇幅来看,自己额作品,似乎不太收关注。
“别多想,你很希望。”汪真猜到姜哲的心思。
……
一间小型会议室内,七位评委正在给获提名的作品打分数。
安德鲁,艾米还有汪真联系的那位评论家,都在其中。
在评分的过程中,几乎很少有人说话。
安德鲁在给姜哲的作品打分时,毫不犹豫的给出了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