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辽东汉人的苦难那就必须得说一下东虏的八旗制度,正是因为这个邪恶的制度才导致辽东汉人的苦难,在后来也导致了全体汉人的苦难。
东虏八旗分为正黄、正白、正蓝、正红,镶黄、镶白、镶蓝、镶红这八个旗,在占据中原之前并无上三旗下五旗之分,八个旗的地位理论上是平等的。
努尔哈赤创建这项制度的时候还没有八个旗,只有四正旗,后来随着部众的壮大便逐渐增设了四镶旗,这八个旗一直延续到满清覆灭便再也没有增加或者减少。
努尔哈赤搞出的这个八旗制度并非是凭空出现,而是极大程度的参考了明朝的卫所,或者说本身就是在明朝卫所制度上改进而来,称为明朝卫所制的20版本也不为过。
下面就来说一下八旗编制顺便和明朝卫所做一个对比。
首先来说一下八旗的旗丁和明朝卫所兵的区别,明朝的卫所兵属于军籍也就是军户,在法律上是“民”。
而八旗旗丁则不一样,东虏是奴隶制国家,所有的八旗旗丁都是旗主的奴隶,旗主在理论上可以随意驱使甚至打杀旗丁,包括睡旗丁的老婆也是可以随意的。
比如说着名大汉奸、被抬了旗的八旗汉军范文程的老婆就被他的主子多铎给抢去玩过。
虽然事后多铎被多尔衮惩罚过,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旗下的旗奴与主子之间是个什么样的关系。
卫所里的军官虽然是世袭的,但是可没有旗主那样大的权力。
八旗编制最基层的管理单位是“牛录”,长官为基本上为世袭也有部分不世袭的,满语称之为“牛录额真”,后改为“牛录章京”,意译为“佐领”。
早期的时候东虏八旗一个牛录约有300户旗丁,到了东虏侵占辽东之后由于汉奸和蒙古人的大量加入,再加上东虏族群占据辽东之后繁殖太多编制自然也就跟着膨胀起来。
到了东虏全面入侵中原之时,东虏八旗的一个牛录下只有一百多户旗丁。但八旗牛录的数量从一百多个膨胀到了几百个!
东虏八旗牛录上面一级是“甲喇”,长官为“甲喇额真”,后改为“牛录章京”,意译为“参领”,一甲喇下辖五个牛录。
甲喇上面一级则是“固山”,这个固山意译就是“旗”的意思,旗主也被称之为“贝勒”。在满清早期“贝勒”是一个职务,在后面贝勒逐渐演变成王爵之下的一个爵位。
旗主贝勒之下是“固山额真”,后改为“固山章京”,意译为“都统”。八旗都统还有若干副都统协助,即“梅勒章京”。
八旗编制里面一个甲喇一个参领,一个牛录一个佐领,这些中下级的职位的固定的。
副都统、都统这两级的职位并不固定,有的时候可能同时存在好几个,就连旗主也有的时候同时存在两个。
仔细分析一下这个八旗编制就会发现这和明朝的卫所制有很大的相似的之处。
牛录额真相当于是卫所里面的百户,甲喇额真相当于是卫所里面的千户。
梅勒章京相当于是卫所里的指挥佥事,固山章京则是卫所里的指挥同知。
至于旗主贝勒则是卫所里的指挥使了,而东虏的大汗则可以与明朝的都指挥使对应。
早期的八旗编制一个旗总共是七千五百户旗丁,而明朝一个卫所五千六百户军户,两者之间差别不大,说八旗一个旗等于明朝一个卫倒也对应的上。
在八旗制度下只要是牛录管辖之下的旗户都是旗主和大汗的奴隶,如果大汗需要,所有成年的壮丁是都可以征召上战场打仗的。
所以有的时候别看东虏人口少,但是东虏全民皆兵,虽然只有六万户,但是极限动员的话拉个十几万兵出来不是问题。
古代没有计划生育每户不可能只有一个男丁,八旗的旗户一家最少也得是两个以上的男丁,所以这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族群可以拉十几万兵出来。所谓“全民皆兵”便是如此。
明朝这边真要进行极限军事动员,也是可以在一省之地拉个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兵出来的。
可明朝这边有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后勤补给制约了明朝的动员能力,壮丁好拉出来,可这些拉出来当兵的壮丁吃什么呢?!
东虏一旦遇到要命的时候立马进行军事总动员,这是因为东虏可以骑着马跑到汉人的地盘进行抢劫,它们可以不用担心后勤的问题。
而明朝这边总不能拉个几十万兵出来去关外抢吧?!打不打得过的先不说,即使打的过,难道去抢鞑子的皮货、人参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