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作为这个策略的实施者,对此可以说是极为乐见的。因为朝鲜战场的地位在提高,他有机会立下更大的功勋。
至于这对朝鲜会带来多少破坏,又会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牺牲,他心里其实是不怎么在意的——
别说死的都是朝鲜人,就是大明的百姓,也会被他毫不犹豫地扔上前线去。
他只是担心朝鲜士兵不中用,拖累自己难以立下功勋。
但是周遇吉的话,让他认识到大明不可能派出多少士兵。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只能作为教导队和督战队。
如果他想在平定建虏中立下更大功勋的话,还得依靠朝鲜人。
这让他认真思索朝鲜士兵适合做什么,如何能让他们充分发挥战力:
“朝鲜人以前擅长弓箭,倭乱之后又学会了火铳。”
“这些人最是适合作为火铳手,或者运送辎重做辅兵。”
“骑兵、车兵、侦察兵这些兵种,都需要大明将士。”
做出这个结论,洪承畴强行要求道:
“小曹将军带了三百骑兵,正是朝鲜军队所需。”
“周将军务必把他调过来,和洪某一起北上。”
周遇吉听到这番话,知道自己不出人是不可能了。
若是继续抵抗,恐怕会惹得洪承畴不快,对自己以后不利。
所以他只能道:
“御营三百勇士,是陛下派来保卫朝鲜君臣的,坚定他们抗击建虏的决心。”
“如果洪帅能劝朝鲜君臣另选地方做陪都,末将可让曹将军率一半人过去。”
洪承畴闻言奇道:
“江华岛那里不行吗?上次丁卯胡乱朝鲜君臣就躲到了那里。”
“还有南汉山城,也是朝鲜国都的保障地。”
周遇吉摇了摇头,否定道:
“这两个地方都不行!”
“江华岛距离陆地太近,海峡宽度只有一千米。”
“别说冬天可能结冰,就是不结冰用舢舨都能划过去。”
“上次朝鲜君臣在江华岛能躲过去,是因为建虏根本没有打到汉城,在平山就停下了。”
“如果继续往南,攻破汉城和江华岛也不是不可能。”
说着自己的判断,周遇吉取出一幅地图,让洪承畴观看。 这是他来到朝鲜后带着参谋人员绘制的,洪承畴只是一看,就知道了周遇吉说江华岛不行的原因。
实在是江华岛距离陆地太近了,海峡的宽度甚至比不上汉江宽。
建虏能够渡过一二里宽的鸭绿江,渡过二里宽的海峡也没什么难度。
朝鲜君臣觉得江华岛安全,实是自欺欺人。
至于南汉山城,周遇吉道:
“放在几十年前,南汉山城可称得上安稳,是一块易守难攻的宝地。”
“但是在有了红衣大炮后,这种传统的城池,在大炮面前可谓不堪一击。”
“只有新式的棱堡,才能靠低矮厚实的城墙防御炮击。”
京西的棱堡攻防战举行了半年多时间,棱堡和传统城墙的优劣,京城的将领基本上已经尽知了。
周遇吉看到所谓的南汉山城,就觉得它根本不可能守下来。
洪承畴听着周遇吉的判断,虽然不知是不是对。但他认为朝鲜君臣跑到岛上,总比困守城池好一些——
至少在海上还有地方可逃,不至于在城池中被困死。
这让他看着江华岛南面的永宗岛,询问周遇吉道:
“周将军的意思,是以永宗岛为陪都,在上面修筑城池?”
“这个岛距离陆地也没多宽,能够防住建虏吗?”
“我听说觉华岛距离陆地十多里,都被建虏趁着结冰攻下了。”
“这个岛距离陆地只有七八里,和觉华岛一样危险。”
周遇吉对此打探过,向洪承畴解释道:
“觉华岛那边是太冷,冬天冰层厚实。”
“永宗岛这边要暖和多了,冬天即使结冰,也不适合骑兵冲击。”
“即便冬季天气极寒、建虏顺着冰层攻过去,御营也能护着朝鲜君臣上船,南下山东暂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