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79章 唐宋八大家苏辙
第(3/4)页

“现在州县的役钱,多年累积剩有余钱,大概还能支撑几年,继续施行雇役法,直到今年结束。”

“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审定差役法的利弊,利用今年冬天的时间制定成法令,来年再运用到乡户身上去。” “希望施行差役法后,不会再有其他议论,这样无论进退都才适宜。”

“司马光又因为王安石私自选拔天下之士,打算改革科举,设立新的规则。”

“苏辙再次进言,明年秋天就要举行进士考试,没有多少时间了。”

文天祥:史上最强弟弟苏辙,才华让人惊艳。

想来苏辙才华绝对不一般,但是就是委屈了皇帝。

等他一个人考试拖了几个月,交上个考卷还把自己骂够呛,换个皇帝早脑袋搬家了。

苏辙以老爹在京为官身体不适为由,留在京城照顾老爹了。

不久苏洵去世,兄弟俩抚父亲灵柩回乡守孝三年,再返回京师,正赶上王安石变法。

刚回到朝廷,苏辙觉得新法内容还不错。

可是不久苏辙就发现不对,这青苗法损害了农民利益。

于是立刻指出弊端,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

一时间王安石也闭不作声了,竟一个月再没提起过。

后来青苗法再次被启用,苏辙还是一根筋,于是被贬贬贬。

直到宋哲宗登基,高太后掌政,新政被废除才被召回京师。

开始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四年时间从侍郎升至副宰相,这期间他为朝廷和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事实上,苏辙的政治才能绝不输于哥哥苏轼,并且更高一筹。

只是他从来都是为人低调,从不与哥哥争风头。

不仅如此,还时常规劝哥哥要留个心眼,不要随便交友。

更不要总是写些嘲讽时政的诗,免得给自己惹麻烦。

好像他倒是兄长,苏轼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弟弟一般。

当著名的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捕入狱,差点掉了脑袋。

幸好有苏辙在,苏轼才化险为夷。

苏轼在下狱期间,他的长子苏迈给苏轼送饭。

二人约定如果没大事发生,就送肉和菜。

如果被判死罪,则改送鱼。

结果,有一天苏迈有事外出,拜托亲戚代送。

不知情的亲戚想给苏轼改善伙食,特意做了一尾鱼。

苏轼见鱼,被吓坏了,以为大限将至,不禁悲从中来。

他第一时间想到就是弟弟,于是提笔写了两首诗留给弟弟当遗言。

当狱卒将诗送到苏辙手上后,苏辙看完,忍不住趴在桌子上痛哭流涕。

于是他灵机一动,把这首诗呈交给朝廷,并求用自己的官职为哥哥顶罪。

“但是议论一时又无法断决,诗赋虽然是雕虫小技,但是考究声律,所花功夫也是不浅的。”

“至于从事经书研究,诵读讲解,更是不容易。”

“如此审察下来,来年都还不能施行新的考试规定,请求来年的科举考试。”

“一切照旧,惟有经书释义以及注疏和诸家议论,让参考者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不一定非用王安石的学说。”

“仍然罢去声律的释义,让举人知道事有定论,专心学习,来等待考试。”

“这样之后,再来慢慢讨论元祐五年以后的科举格式,也不算晚。”

“自从元祐初年,开始施行新的政策,到如今已经五年,人心已定。”

“唯有元丰旧党分布在朝廷内外,大兴邪说动摇朝廷,吕大防和刘挚等人尤其惧怕。”

“打算稍微重用一些元丰旧党人士,来平息早已结下的恩怨,还把这种做法称之为调停。”

“宣仁太后犹豫不决,苏辙面见太后直接说明此种做法的错误之处,又上书反复论述此种做法的弊端。”

“宣仁太后最终同意苏辙的说法,自此参用邪正的说法就偃旗息鼓了。”

“元祐八年,宣仁后高氏崩,哲宗亲政,新党重新得势。”

“绍圣元年,宋哲宗起用李清臣为中书舍人,邓润甫为尚书右丞。”

“此二人长期在朝堂之外,郁郁不得志,恰逢朝廷考查进士。”

“李清臣主持考试,出题批驳元祐政事,苏辙上书反对哲宗想要恢复熙宁新法之意。”

“哲宗看完苏辙的奏疏后,认为苏辙用先朝皇帝比成汉武帝,心中不愉快。”

第(3/4)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快穿白月光穿进be剧本红楼之挽天倾离婚后,顾总每天都在火葬场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呢喃诗章我怎么还活着?官府强制发媳妇,不领犯法综琼瑶,渣男有什么好抢的凤衔金枝网游:开局满星账号,爆杀全服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画筒通古今,我囤货娇宠了绝色首辅寒门书生:出门捡个便宜小娇妻重生在火红年代黄泉逆行豪门丑小鸭,直播算卦救全家凤醉山河被甩后,我一周一首霸榜金曲话筒给你们尽管唱,会唱算我输!龙虎道主渣夫携白月光抢子?我离婚你哭什么华娱之流量之战鸿蒙霸体诀二姑娘请旨嫁人后,渣皇跪地哭成狗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