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好莱坞传奇导演最新章节!
定调之后的突然发力很快引起了那些大制片厂的注意,而当先被回绝的华纳、迪斯尼等电影公司虽然略有不爽,但也不会纠缠。
圈子里的钱是赚不完的,生意谈不成更不是翻脸的理由,尤其是曼恩传媒越来越有分量,越来越能带给很多人利益。
也可以说正是这些利益输送,使得上下游的巨头们愿意释放善意好感。
当然,利亚姆那边与环球、索尼的接触其实也没有很轻松的达成一致。
像环球就觉得要共享绿巨人的版权周边,那漫威就该把《复联》的发行工作全包给它,而不是又扯上一个索尼来分钱,同样的,索尼也觉得自己这边是可以空出12月到来年1月的宣发档期来投放一部超2亿大制作,完全有能力吃下。
可具体涉及到曼恩传媒的意思,人家才是那个拿主意的,几轮谈判下来,咬死提案,倒是让这两方初步接受了联合发行的条件。
但随即面临的又是资源投入与回报,以及各方侧重比例的不同。
比如,环球争取不到独家代理发行后,便提出拿漫威英雄的主题乐园使用权作为他们共享绿巨人版权的交换。
至于索尼,他们已经很满意了,毕竟漫威可没要小蜘蛛也参与进来,当然,两个衍生角色的市场经济完全不能比,环球自己也深知这一点。
而对于这样的附加条款,利亚姆做不了主,于是只好匆匆离开环球影城询问莱曼。
但其实如果莱曼前世对这方面的新闻有些关注的话,就会知道,原时空迪斯尼押注漫威能有光明的未来之后,漫威的部门同名授权主题角色公园也是被环球握住了,这一诱因直接导致了16年的一桩涉及300多亿的三方交易案:即迪斯尼收购福克斯影业,并协助康卡斯特(环球母公司)拿下欧洲市场最大的付费电视集团天空广播公司的控股权后,作为交换,迪斯尼就有可能让环球离场。
这事说来也巧。
环球的主题公园项目因为没有迪斯尼那么多的好ip(只有哈利-波特园区最火,还有《侏罗纪公园》),在吸引游客方面不太比得上迪斯尼,为了解决这一现象,理所当然的会注意市面上的已经成功了、有开发价值的电影角色,相比于这一块,迪斯尼却是没有那样迫切的需求,而且迪斯尼本身也更注重己方已有的版权开发,自然顾不上才开始显露优势的漫威。
而面对这样的交换条款,说实话,莱曼是颇为动心的。
毕竟,别看主题公园的地产项目依靠着游客,能迅速拉动城市内需、扩展业务的营收多样性,提高一家电影公司在政治层次和资金流水等方面的抗风险保护,但略过优点看缺点的话,没有地产开发经验,也没有园区管理经验的曼恩传媒真的投身主题公园开发,风险高到天际。
就这么说吧,万一不小心碰到出人命的麻烦事,直接被巨量的负面报道拖垮好不容易建立起来,逐渐被观众熟知的厂牌形象也不是不可能。
对于一家以内容产出、服务大众的传媒公司来说,这无疑是要命的。
思来想去,短时间内,莱曼是绝不会碰地产领域的业务铺展,所以授权给环球也不是不可以,这么一来,卖份交情给环球母公司康卡斯特的同时,还能收回一部分的绿巨人以及衍生角色的版权,并反过来得到未来开园后细水长流的授权收益。
对此,初步有了决断的莱曼就问利亚姆,环球对于漫威英雄的主题公园授权部门的条件是什么。
“独家授权的话会以园区人流量参与门票利润的分成,而如果是特许经营的话,每年大概会每家5000万到1亿的进账。”利亚姆事先做过功课,很快答道:“华纳就把哈利-波特的主题公园使用权交给了环球运作,虽说很具体的条款双方是保密的,但根据市场情况,差不多就是这个价位,毕竟环球担了很大的园区开发、维护运营的风险。”
“但华纳不是后悔了吗?”
“是啊,谁知道仅仅不到10年的ip深度,能在影视周边之外,搅动这么大的市场热情。”
今年4月,环球旗下的奥多兰主题公园的哈利-波特园区开业后,据tea、ae两家统计公司调查得知,从2005环球在和迪斯尼的竞争中拿到华纳有关哈利-波特的特许经营,到2010年开业后的人流量对比十分明显。
在奥兰多主题公园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里,大家也可以发现,因为全世界各地哈迷的涌入,其5、6月份的接待人次同比增长百分之47,整个的门票收入增长了百分之175,毫无意问,哈利-波特是这一连串变化之中最关键的助推器。
消息放出,被隐隐威胁到主题公园之王的迪斯尼坐不住了,赶紧带着最好的诚意重新接触华纳,但华纳自己也很尴尬。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成绩是很耀眼不错,周边收入也确实高,名副其实的华纳第一ip金矿,这10年来的总营收早已超过180亿,排在ip营收榜单的第九位,华纳兄弟当然肯定好好利用了这个ip开发衍生品,进行商业合作,不然光靠票房和家庭娱乐部分,其实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
但
华纳的经营理念跟曼恩传媒差不多,哪怕有自己的玩具生产线和其他商品部门,大头也是跟乐高、孩之宝、美泰合作,公司的总体态度就是:多多关注电影,多花些心思在制作电影上。
而迪士尼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迪士尼将自身是定义为集公园、度假村和消费产品为一体的全方位体验综合,只不过在主题公园的领域里,环球一直在跟迪斯尼正面厮杀竞争罢了。
那为什么环球要争,华纳不争?
华纳当然有自己的理由:经营不当,除了玩电影,其他没经验,也成功不了,在残酷的事实下,哪怕《哈利-波特》的各种基于版权的经营权就握在华纳手里,也没办法变现的话,只能交给别人运营,好歹还能坐着收钱,虽然肯定拿不到利润大头。
要知道,1998年,在看上《哈利-波特》系列书籍的前夕,华纳痛定思痛出售了旗下主题公园公司六旗;
2001年,华纳兄弟的实体门店因零售玩具市场环境的低迷而陷入困境,为此,他们又陆续关闭了旗下的130家门店
此类种种,基本贯穿了华纳的发家史。
这也是为什么在综合ip扩展业务上,华纳是那样的被动——不是华纳不想搞,而是以前搞过一直赔,那还不如专注自己最得心应手的影视内容产出,然后配套其他领域玩得转的公司一起合作。
换句话说,把事情交给更专业的。
这也是很多忧虑跨界会导致拖累本身业务的公司经常玩的模式,全世界无论哪个行业都这样。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