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爱民在他老兵父亲的影响下,是个敦厚老实、踏实肯干的汉子,猪草切的比陈玉细致,兑水之后拌着麦麸,不紧不慢的倒进鸡食槽里。
“大哥,养鸡累不?”陈玉笑问道。
宋爱民憨憨一笑:“下地干活比养鸡累多了。”
陈玉点点头,下午的时候,宋建设带着儿子和侄子拎着一个小桶过来了,小桶里装着小半桶鱼酱,
是宋建设在田里干活时,看着两个孩子在河套下游翻石头抓的,他想了想,用石臼子碾成鱼酱,拎过来当鸡饲料。
他想法很简单,省一顿鸡饲料,就多省1块钱,农村人日子就是这么慢慢计算着过下去的。
宋爱民看弟弟来了,宠溺的拍拍儿子脑袋,又轻轻捏了捏侄子的脸蛋,然后去了大队部,要把三轮车推回来修一修。
宋建设爱笑爱说话,跟陈玉聊天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以一种问询的低姿态,割猪草是把好手,扎绳子的时候,干净利索。
两人各自扛着一大捆猪草往山下走,
陈玉问道:“二哥,你喜欢做生意?”
出乎陈玉预料的是,宋建设竟然摇了摇头,笑道:“我不喜欢,种地累的是身,做生意累的是心,身体累了,吃饱了睡一觉,就好了,心累了,可是要生病的。”
宋建设说完之后,又苦笑了下,说道:“可是没办法,我爹岁数大了,我哥是个闷罐子,你把鸡场交给俺家,我要是不出头张罗,现在的鸡场啥样,十年之后,你再回来,鸡场还能是啥样,有啥意思嘛。”
“现在俺家9口人,窝在三间房子里,不是个事儿,挣钱,盖房子,就是陪你嫂子回娘家,我也能直起腰杆子。”
陈玉说道:“宋叔也是这个意思,让大哥负责鸡场养殖,二哥你负责售卖。”
宋建设憨笑了声:“俺爹心里清楚,大哥日子过好了,不会亏了我,我日子过好了,也不忘了大哥,一家人分太清,就生分了。”
兄弟姐妹之间得和睦,在于有一个能把心放平的老人,当爹妈的谁也不偏向,兄弟间就不会有怨气,
比如宋家,
宋福国老夫妻俩住东屋,宋爱民夫妻住西屋,宋建设夫妻住耳房,
宋福国心里明白亏欠了二儿子夫妻俩,所以结婚的时候,先跟大儿子一家说明了情况,正德同意后,不仅彩礼多给了二儿媳妇两百块钱,还买了一台缝纫机。
俩儿媳妇逢年过节回娘家,杨桂花给给准备的礼物里,二儿媳妇总是多二斤猪肉,大儿媳妇则是三斤鸡蛋。
就这样,互相心照不宣的过着日子,二儿媳妇从来没说过住耳房委屈,住西屋的大儿媳妇也没说过公公婆婆偏心。
就怕老人装聋作哑的偏心,等谁不愿意吃亏的那天,矛盾立刻就会爆发出来,
父子之间吵架分家,兄弟之间打仗分地,
儿子说爹偏心,爹说儿子不孝,原本同气连枝的兄弟俩,变成了互相诋毁埋怨的仇人。
上行下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庭。
宋福国的家庭平衡术,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回到鸡场后,又来了几个村民唠嗑,宋建设默默的去剁猪草了,陈玉应付着,唠嗑的村民最后简单恭维了几句之后,就都走了。
“陈老大,你家的鸡咋卖?”
于宝田的媳妇王利芬从山坡侧面走过来,看着鸡场里的鸡,问道。
“王婶来啦。”陈玉笑着打招呼,说道:“鸡还没长成呢,过俩月能下蛋了再卖。”
“再养两个月得多少粮食喂呀,还不如现在卖了换钱呢。”王利芬蹙着眉,嘀咕了声。
陈玉笑了笑,没有回答。
他也知道这王利芬的想法,包括这几天来这里的那帮人都是一个想法,简单的道理谁都懂,无非就是想捡便宜。
不下蛋的母鸡不值钱,没有5斤重的公鸡也不值钱。
但俩月之后,母鸡开始下蛋了,公鸡长到5斤左右,就值钱了。
他们也能养鸡,不过他们不敢,一是舍不得地,二是鸡苗死亡的损失,他们承受不起。
所以,看着陈玉把鸡养大了,就想着来趁鸡还不贵的时候,出钱买走,养在家里,等母鸡下蛋。
陈玉不怪他们,也懒得跟他们计较,能聊就聊几句,不能聊就笑笑不说话。
他没那个闲工夫,跟村民玩什么装逼打脸的桥段。
王利芬看着布满半山坡的鸡,而且母鸡居多,不由羡慕的说:“这几百只鸡,全卖出去,得挣好几千吧。”
陈玉靠在树上,故作愁苦的轻叹了声,说道:“赚不了几个钱,王婶您也去国营店买过鸡,应该知道国营店的收活鸡的价格,而且,我这成批的卖,价格自然要压低,出去半年的养殖成本,麦麸、鸡饲料、驱虫粉、盖鸡棚子,圈鸡场,能剩下来多少?五百块钱都算多得了。”
一旁剁猪草的宋建设怪异的看了陈玉一眼,然后,继续剁猪草。
王利芬听到这里,眼中的羡慕消退了几分,陈玉养鸡的这四个月,他们可都是看在眼里的,不说陈玉起早贪黑,就连两个小的也得帮忙割猪草喂鸡,更不要说杨桂花每天一趟的往陈玉家帮忙。
陈家兄妹仨,一个半大小子领着俩小崽儿,还得搭上一个杨桂花,
王利芬想到这里,轻叹了口气:“都不容易啊。”
见王利芬感叹过后,又要开口说话。
陈玉转身看向宋建设,说道:“二哥,等大哥从大队部回来,你把鸡粪拉回家养地。”
“昂,好。”宋建设答应了声。
王利芬想说的话,憋了回去。
陈玉笑呵呵的送走了王利芬。
“小玉,你为啥说赚五百都算多呢?”宋建设很是不解,他计算过了,这些鸡,少说也能挣3千多。
陈玉笑着解释道:“人红是非多,偷摸挣钱,才是最爽的。”
宋建设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宋爱民回来的时候,三轮车上还拉着几个鸡笼子,是宋福国领着老伴儿和俩儿媳妇编的,到时候装鸡用。
原先的时候,只有桂花婶和宋福国帮衬着,现在宋家可谓是全家出动。
陈玉决定把鸡棚子和养鸡场送给宋福国,是看在老两口的面子上,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为了感激桂花婶这四个月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