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莲花嘴角上扬,杏眼中尽显喜色:“我叫贺莲花,多谢李掌柜。”
出了永康堂后,贺莲花先到粮店买了一些柴米油盐,她可不想再吃野菜糊糊了。
由于她一个人无法将这些东西带回去,便多买了些,让粮店老板送回去一趟。
之后她又到布庄买了几条被褥,她的被褥薄的都透明了。
又给婆婆和孩子们买了一些衣物,这才搭着粮店的车回了三十铺村。
她这动静可是引来了不少村民的围观。
“吆,贺家的这是又领了秀才月银了!”
“一下买这么多东西,这是不打算过日子了。”
“有钱有米了就先把咱们的还上呗。”
“就是,这年头谁都不容易啊 ,我家都断粮好几天了。”
一群围上来的妇人叽叽喳喳满嘴的酸溜话。
这也难怪人家抱怨,那贺荣赶考时可是在村里借了个遍。
当时有钱的借钱有粮的借粮,一来是贺母平时对村里人和煦。
人们都看在贺母的面上帮了他们一把,再者大家也都是抱着贺荣中举后能沾沾光的心态。
贺莲花也能理解,她大方开口:“我家中实在无米下炊,今日便道衙门领了相公的月银,又在远方亲戚那借得一些,就把乡亲们的先还了吧!”
她这话一出,那些妇人纷纷往她家院子里钻,生怕进去的晚了拿不到钱。
贺母一看急了,这秀才的月银也就三两一个月,哪够还这么多债啊!
贺莲花拍了拍贺母的手,示意她不要急。
送走粮行的车后,贺莲花让贺母拿出账本,又请人叫来了里正。
这借钱时里正在场,还钱时又怎么能少了他老人家。
里正觉得,这个时候让这婆媳还账实在有点不合情理,不过转念一想也觉得在理。
这贺荣走了都一年了,就是再考一轮科举也到有结果的时间了。
而家里人到现在还能领到秀才月银,估计是没考中吧。
贺莲花可没想这么多,她哪知道古人考科举的规定。
只是在原主记忆里,知道那贺荣每月都有三两银子的月银,她也就借此找个借口罢了。
里正见人来的都差不多了,颔首示意贺莲花可以开始了。
里正拿着账本念,念到名字的就到贺莲花那里拿银子或者米,拿到东西的在账单上画个押就成了。
“王大壮,四十文钱两碗糙米。”
“李桂花,五十文钱。”
“张狗子,一两银子。”
“张杏花,十斤糙米。”
“贺德,一两银子。”
·······
拿到钱的人自然是很开心,一个个都喜笑颜开。
贺莲花算了一下,总共还给了人家一百斤糙米十三两银子。
对于这个时代的村民来说,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幸亏贺莲花提前说了银钱的来处,要不然这些人肯定又要浮想联翩了。
送走了众人后,贺莲花将里正请到堂屋,请他老人家帮忙找人修房子。
里正惊讶,也不知道贺家这远房亲戚是多有钱啊。
贺莲花不仅还了村里人的债,还想着修房子。
难道是贺荣考中了?还是贺荣在外做生意发达了?
不管如何,总归这贺家的好日子来了。
和里正有同样想法的人可不少,村里人都是这么议论的,要不然哪有这么大方的远房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