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珍,四川省金堂县人,出生于1888年4月9日,其父亲彭复恒,清末秀才,以塾师为业,醉心于维新、思想激进、主张实业救国,彭家珍自幼禀赋聪明,受家庭影响,四岁就能背诵《孝经》、《正气歌》,八岁已熟读《四书》、《五经》,同时也接触西方近代科学。
由于彭复恒与宋育仁、吴之英、廖平等维新派人物相交甚好,1902年彭复恒被推荐到成都尊经书院任教,十四岁的彭家珍随父亲到省城读书,视野日益扩大,深刻感受到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割地赔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03年,彭家珍考入四川武备学堂,口试是在楼上举行的,考官想看看这批学员的观察能力,问考生们楼梯共有多少级,只有彭家珍回答正确,让在场的考官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在四川武备学堂学习期间,彭家珍除精研智育、体育外,还阅读了大量的革命著作,《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等书籍,都成为他如饥似渴的阅读物,由此,他开始思考国家前途,有了用军事振兴国家民族的理想。
1906年,彭家珍以优等成绩毕业,随后,由四川总督锡良选派赴日本考察军事,并领受为新军订购军火的任务。
这一时期,日本东京已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革命的门槛外彷徨、苦闷了数年的彭家珍,十分兴奋的主动与革命党人接触,并拜见了他十分景仰的孙中山先生,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彭家珍接受了孙中山先生布置的任务,携带一批革命书刊返回四川,秘密从事反清活动,从此踏上了为振兴中华、拯救国民于水火的革命道路。
彭家珍在军队中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当时,四川中国同盟会一些骨干成员汇集成都、秘密策划武装起义,因事机不密,革命党人遭到清军全城搜捕。
满清四川总督赵尔丰先调新军入城警卫,闭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彭家珍因为没有暴露身份,奉调随军入城,得知赵尔丰的部署后,及时报信、通知革命党人转移,使参与起义的一百多名中国同盟会会员大多幸免于难,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
事后,彭家珍遭到上级怀疑,被免去职务,是年6月,彭家珍离开成都前往昆明,任陆军第十九镇随营学堂管带兼教练官,不久升为提调,半年后,随营学堂撤销。
1910年5月,彭家珍前往奉天,7月,出任学兵营左队队官兼教练,彭家珍趁挑选学兵之机,发展该队队员任道远等人加入中国同盟会,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在武昌起义以后,彭家珍所联系和指挥的任道远等人,成为张榕、宝昆、田亚赟领导的东北起义的基干力量,奉天血案发生后,任道远孤身入关追随彭家珍、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夏,彭家珍调任清军天津兵任站副官长、代理标统。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危在旦夕,为尽快镇压起义军,清政府从德、法等国购入大量军火,准备从西伯利亚铁路经东北、天津,转运到汉口。
彭家珍得到了这一重要情报,他联络到驻守滦州的革命党人施从云,把这一情报报告给了第20镇统制张绍曾,请张绍曾在军列到达滦州时予以拦截。
张绍曾是君主立宪派,但他同情武汉革命党、不愿执行清廷令其镇压起义的命令,他下令不让部队前去进攻武汉起义军。并与其他将领联名致电清廷,要求速开国会,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主张在保存清政府的前提下、施行君主立宪政体。
可即便是这种要求、在保皇派看来也是大逆不道的,清廷免去张绍曾第20镇统制之职,任张绍曾为兵部右侍郎兼长江宣抚大臣,明升暗降的褫夺了他的兵权,张绍曾被迫逃到天津避祸。
此时,运送军火的专列已经快到滦州了,彭家珍再想联系其他革命党人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决定靠自己来完成拦截任务。
彭家珍向上司报告说,铁路沿途都有小股革命党出没、恐怕会对军列发起袭击,为了确保军火安全送到前线,他愿意亲率一队清军随车护送军火,在机车加水加煤时、防止革命党靠近军列,他的上司当即批准了他的计划。
彭家珍立即派任道远秘密赶赴武昌,把这个重要情报向武昌起义部队进行汇报,两天后,彭家珍登上军列,与军火一同前往汉口。
在军列抵达汉口清军驻地前,任道远和起义军炸毁了铁路轨道、逼停了火车,彭家珍与任道远他们一起、运走了5000支步枪和500多万发子弹,这对武昌起义部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此事根本瞒不住清军,清廷对彭家珍发出悬赏通缉,他不得不使用化名在北京、天津、奉天、上海等地联络革命党人,继续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12月初,彭家珍在上海受到了孙中山的接见,孙中山告诉他:“蜀军正在筹备当中,到时候你可以前去担任副总司令。”
彭家珍虽然很感谢孙中山对他的信任,但他略作思考后,还是真诚的看着孙中山说道:
“逸仙先生,我没有指挥军队的实战经验,骤然担任要职、深恐会对革命造成损失,我还是回到北方,继续执行秘密任务比较好。”
1911年12月中旬,同盟会“京津保分会”成立以后,下属机构特设一个暗杀团,确定了“以诛锄元凶巨憝之计”的方针,刺杀对象为袁世凯、良弼等满清重臣。
暗杀团由彭家珍负责,所需武器弹药从上海运来,暗杀团成员还到京郊门头沟、十三陵等荒野无人处,彭家珍亲自教团员们练习射击、爆破等技术。
1912年1月12日,爱新觉罗·良弼与溥伟、铁良、毓朗、载涛、载泽等人成立“君主立宪维持会”,简称“宗社党”,他们坚决反对与革命党议和、反对清帝逊位。
1911年1月16日,暗杀团实施刺袁行动,由张先培、杨禹昌、黄之萌等人执行,但仅炸死袁世凯护卫营管带袁金标、炸伤数名清兵,袁世凯侥幸逃脱,张先培、杨禹昌、黄之萌被捕后英勇就义。
1912年1月19日,宗社党发布宣言,主张罢黜袁世凯,组建“战时皇族内阁”,由铁良任总司令,组织忠于清室的军队与革命军决战。
此时的良弼,禁卫军都统一职虽已被冯国璋接替,但在禁卫军中仍有很多追随者,铁良更是久历行伍,在军中的影响虽不如袁世凯,但其也有自己的势力,因此,宗社党声势不小。
良弼在朝堂上扬言:“……重整兵马、与南方革命党决一死战!”。
在良弼的强硬表态激励下,把持朝政的隆裕太后重塑信心、决定派出十万清军与革命军决一死战,真打不过就退回关外。
这一诏令一旦实施,革命就有可能功败垂成,更重要的是,会有无数革命党人血染沙场,无数同胞遭受战火兵灾的蹂躏,就算满清逃到关外、也视同国家被分裂。
宗社党倒行逆施、负隅顽抗,成为革命成功的巨大绊脚石,为扫除这个阻碍,进而达到胁迫清帝退位的目的,彭家珍决定亲自前去暗杀“宗社党”头目良弼,他在暗杀团会议上豪迈的说道:
“死一人而使亿万百姓免于战火,死一人而使千百万人不死,虽必死、吾亦往矣!
今刺良弼,其扈从甚众,欲成功、唯流血五步耳!”
“你是团长,这次任务我来执行吧。”郑毓秀站起来说道。
郑毓秀虽然是个女人,却是一名坚定的革命党人,1909年4月,刺杀摄政王载沣所用的炸弹,就是郑毓秀由天津携带到北京的。
郑毓秀女士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众多的第一:中国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师、第一位女性省级政务官、第一位女性法院院长、第一位女审、检两厅厅长,也是唯一参与了《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修订的女性。
郑毓秀被誉为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乱世英雄,一位集柔情与傲骨于一身的女中豪杰,一枝绽放在乱世之中的铿锵玫瑰。
“绝对不行!”彭家珍坚决的说道:“你刚参加过刺杀袁世凯的行动、手上还有伤,而且你是革命、也是我们暗杀团宝贵的财富,幸亏你找人出面、才救出了七名被捕同志,今后也不许你再直接参加具体行动了。”
“我来执行这次刺杀任务吧。”另一位暗杀团团员任道远也站起来说道。
“不行,你才来,对北京地形不熟悉。”彭家珍看着这个自己培养、引导到革命阵营的年轻战友说道。
“我去!”
“让我去吧、团长,你还要统筹、组织今后行动!”
“让我去吧!”
“还是我去!”
“该轮到我去执行任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