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曹操不缺家族背景深厚的士族子弟玩伴,诸如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等,出入在官员遍地名人大儒云集的大环境之中。
他的见识、他的格局、都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在成为诸侯之前,曹操已然成了大汉的一个治世能臣,完成了自身积累。
一切看似偶然的事物,都往往有着它的必然性。
刘协也在很偶然的谋划着他未来必然的结果。
他为什么要带上董太后?
情感上的考量只是一个方面。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带上董太后这个老太婆,纯属累赘,然刘协则不这么认为。
首先汉灵帝给了他几十车钱就是很好的证明。
汉灵帝不可能让他的母后去过苦日子,那样他这个帝王就是不孝了。
其次是,半路上他遭遇截杀的几率也会大幅度下降。
毕竟离京就蕃的队伍中可是有皇帝的母亲啊,而非他一个皇子。
大汉都还没亡呢,谁敢这么大胆去截杀皇帝的母亲?
这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哪怕是最想让刘协和董太后死的何皇后都不会去干这种蠢事。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黄巾贼会。
但实际情况是黄巾之乱虽然声势浩大,败亡却很快。
在汉灵帝死之前,黄巾贼就已经被灭的差不多了,存活的大多被追杀,躲进深山老林里。
大汉,终究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看似回光返照的一击也根本不是黄巾军的一群乌合之众能匹敌。
最后,曹操以后挟天子令诸侯?
他有董太后在手,朝廷能把他刘协怎么样?
曹操若是逼急了他,说不得他能让董太后下一纸诏令把曹操手中的天子给废了。
这就很有意思了。
曹操这世若是还挟天子令诸侯,挟的必然是汉少帝刘辩,而非他刘协,而董太后是刘辩的祖宗。
有这层关系在,曹操想要对他刘协动歪心思,不好好掂量是不行的。
此外。
有董太后随行,朝廷在粮草方面对他们也很宽容,足足拨了十万石粮草,足够他们吃一年有余。
可以说,刘协离京就蕃,就是乘兴离开的。
三天后。
刘协等人在邯郸收到汉灵帝驾崩的噩耗。
道路曲曲折折,邯郸城距离洛阳有四百公里。
带着大队人马在古代三天走出四百公里,这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当然,如果放在后世,开车走高速的话,也就四个小时。
刘协的大部队也不是全走路。
在出发时他就命令手下先去沿途的城池收购马匹和马车,且昼夜不停的赶路才三天走出四百公里。
三天后刘协的就蕃队伍,马车数量突破到一千八百辆,比出洛阳时多了一倍还多。
随行人员轮流着坐马车休息,前进速度得到明显提升。
汉灵帝是在第二天晚上才驾崩,送消息的人在第三天的下午才快马追上他们。
收到消息后,刘协虽然也为这个名义上的便宜父亲的去世感到难过,但在别人的眼里,他比想象中还要平静。
董太后的内心就比较复杂了,汉灵帝毕竟是她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若说不难过那是不可能。
但让董太后又害怕的是,刘协的预言成真了。
如果她不赶在儿子驾崩之前离开洛阳,会不会真的如刘协所预言的,她会死在何进的前面?
董太后信了。
儿子第二日驾崩的事,足以证明孙子所说的在幽冥未来镜前看到大汉未来一年内发生的事是真的。
因此,董太后心中非但没有掉头回洛阳的想法,反而下令昼夜不停,加速赶路。
她怕了!
回去,那绝对是送死啊!
一天之后。
刘协的队伍前进上百公里,出现在高邑。
高邑乃冀州刺史治所所在地,刘协也终于在到达高邑后提出大军修整一天。
也就是在这一天,高览给他带回了一个好消息。
他心里念叨着的一流猛将张辽,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