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虽然还未到秋收,但是晋州学院已经开学了。
本来夏曜是计划到了秋收之后再开学的,但是如今晋州城实在太缺人才了。
本着早一天是一天的朴素想法,夏曜还是决定提前开学。
大不了秋收的时候就放个几天假,让学生们回家里帮忙就是了。
在去学院的路上,夏曜还在想着,以前老见人争论,这‘暑假’是谁发明的,但现在看来这‘寒暑假’定是咱们老祖先发明的,为的就是家里收地,让学生们回家帮忙。
到了晋州学院,门口执勤的士兵远远地看到来了这么多人,还有些戒备,以为是哪个地主家又上门来说情了,想要孩子入学。
光昨天一天就来了好几拨人,大部分是本地的,还有不少外地慕名而来的,让这些士兵烦不胜烦,可伸手又不能打笑脸人,好不容易敷衍过去,得,今天这一大早又来一波。
待他们走近,士兵才看到打头的是晋王殿下,才松了口气上前行军礼:“属下见过殿下!”
夏曜点点头:“今天没什么情况吧?”
“禀殿下,没有!只是”
“只是什么,别吞吞吐吐的,说。”
“殿下,这几天来说情的人太多了,老堵在门口也不是个事啊!”士兵讪讪笑道。
“嗯,这事我知道了,一会我跟崔院长说说,你们要维持好这的秩序,别让人搅乱了学生们上课。
也跟他们说清楚情况,告诉他们学院不可能开后门进人,等下一次招生吧,要是有人敢捣乱,你知道该怎么办!”
“是!”士兵立即大声应下。
“父文先生,请”,夏曜伸手请文帝入内,一边的士兵啧啧称奇,这文先生是什么人,看这气质,不会是从哪里请来的老学究吧?
文帝迈步进了学院大门,一进门就远远地看到一个四层高,五十丈宽的高楼伫立在正前方,楼前是一个百十丈见方的大广场,广场的两端却是两条长长的回廊。
广场最前方是一尊孔子像,这倒是每个学院都会摆的。
孔子像的下方却有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上写:
明德正行 博学多能。
走近回廊一瞧,里面是靠外侧的地方立着长长的石碑,一眼望不到头。
而长廊的入口上方,则题着【鉴学】二字。
而长廊前方摆着一块高两丈的大石头,上面又用红色漆笔勾写着【求真】二字,
进了长廊,石碑上除了写着各种各样的名言警句之外,而再往后却写着奇怪的东西。
比如前面有一块上面就写着:为什么会打雷和闪电?
一边则写着答案:‘打雷是因为积雨云中的水汽,在不断运动的时候产生了静电,导致云端和地面产生了电压差,当电压差很大的时候,就会冲破空气,使空气在瞬间膨胀爆炸、发热发光,发出的光就是闪电,膨胀爆炸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打雷’
继续往后瞧,不一如是。
文帝在此驻足良久,兴致勃勃一条条的往下看。
最开始文帝不屑的在撇嘴,心说这写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可越看到后面越吃惊,甚至还没走到一半的地方,上面写的东西竟是看都看不懂了。
比如某处写着:“agso3和agso4溶不溶与稀硝酸或者稀盐酸?”
这是什么鬼东西?
夏曜则在后面掩嘴偷笑,这石碑是他设计的,最前面只是最初级的科普小知识,可到后面却会越来越难,是延伸的初高中物理、化学等知识,不一而足。
这长廊可以让学生们在这休息、学习的时候,也能顺便检验一下自己,到底学会了多少。
看着文帝苦思冥想的对着石碑发呆,夏曜却在一边幸灾乐祸的看戏:“想吧,您慢慢想吧,想破头你也不知道答案,别说是你了,就是我也得好好复习下高中知识才能找到答案。
更何况这只是初高中的知识,等到了后面都是我从网上抄来的大学以及更高深的知识,还有数学的各种猜想,您可慢慢猜吧,哈哈!”
过了一阵,文帝似乎是确实看不懂,索性站起身不看了,迈步向长廊深处走去。
夏曜在一边不紧不慢的跟着,一边扫视着长廊,满意的点点头。
前几次来要么事出匆忙,要么就有别的事要办,还没时间好好在学院转一转,今天也算是自己来验收了。
“那边的长廊和这边一样?”文帝忽然问道。
“是”,夏曜回了回身,继续说道:“这边多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那边是天文、地理、生物等等。”
“嗯”,文帝不置可否,也没要求去那边再看一遍。
很快出了长廊,长廊的后面一样立着一块高二丈的石头,而这块石头上面却写着【创新】。
“求真,创新不错,求真方能创新,否则都是谎言,何来之新?”文帝点点头,接着问夏曜:“前面这是什么地方?”
“明德楼”,夏曜答道:“是学院办公的地方,所以也叫办公楼。”
“那学生们在哪里上课?”文帝继续问道。
“绕过办公楼,就是教学区了”,夏曜伸手指向后面。
“走,去瞧瞧”,文帝没有去办公楼的兴趣,而是绕过去直奔教学区。
明德楼的左侧,是一片小花园,只是现在好多树木都是新栽种的,还没有长起来,依稀能透过树林中央看到,远处似乎还有一个小湖,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着天空的阳光,熠熠生辉。
而右侧又有一栋三层高的楼,上写:【藏书阁】几字。
文帝匆匆扫了一眼,“这是书斋?这么大!”
夏曜笑呵呵的答道:“这是藏书阁是为学生和老师准备,平时也能来借阅,只是可惜儿臣能力一般,水平有限,目前能弄来的藏书不多,才三万多本而已。”
文帝看着他的表情,不知为什么忽然很想揍他。
穿过藏书阁,就到了教学区了。
教学区是十几栋两层高的教学楼,每个小楼长约五十丈,每层大约能容纳八个上课的教室和两个老师们休息的办公室。
如今被启用的还不到四个教学楼,后面有些已经建好但还未启用,有的还在建设。
还未走近,远远的就传来郎朗的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